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写一篇关于排序算法的博客,理一理学习的思路。
首先 一想到排序算法最简单易懂的当然是冒泡排序了,现在给大家理一理冒泡排序的思路,冒泡排序的的基本思路是在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比较,然后将比较小的放在前面,然后依次比较。
举个例子来说首先我们自定义一个数组:{5,4,3,2,1}; 要求将该数组从小到大排列
我们首先从后往前开始比较:将较小的的换到前面去
第一轮:
5,4,3,2,1
第一次比较: 1和2交换位置
5,4,3,1,2,
第二次比较: 1和3交换位置
5,4,1,3,2,
第三次比较: 1和4交换位置
5,1, 4, 3,2,
第四次比较 :1和5交换位置
1,5, 4, 3,2,
第一轮比较就完成了,实现了第一位最小的数字的确定然后进行第二轮的比较
第二轮
1, 5, 4, 3 ,2
第一次比较:2和3 交换位置
1, 5, 4, 2, 3
第二次比较:2和4 交换位置
1, 5, 2, 4, 3
第三次比较:2和5 交换位置
1, 2, 5,4, 3
注意由于第一轮确定了最小的数字,则2和1不需要比较,第二轮又确定了第二个位置的数字
第三轮:
1 ,2, 5, 4, 3
第一次比较:3和4 交换位置
1 ,2, 5, 3, 4
第二次比较:3和5 交换位置
1 ,2, 3,5,,4
由于前面两个数字都确定了所以不需要比较了第三个数字也就确定了
第四轮:
1,2,3,5,4
第一次比较:4和5 交换位置
1,2,3,4,5
由于前面三个数字确定了下来,第四轮就需要比较一次就能确定。至此,冒泡排序就完成了!
冒泡排序的过程大家应该了解了怎么用代码来表示出来呢?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定义一个数组
int[] array = { 5, 4, 3, 2, 1 };
// 外层循环控制轮数 在这里是4轮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 内层循环控制比较次数 其中j>i 的原因是前面每一轮都能确定一个数字的位置所以前面的位数不需要比较
for (int j = array.length - 1; j > i;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 如果后面的比前一位小则交换位置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 - 1];
array[j - 1] = temp;
}
}
}
//循环遍历出来
for (int i : array) {
System.out.print(i+" ");
}
}
}
最后遍历的结果是: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