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虚拟机扩展集的核心概念与MCP AZ-104考点解析
虚拟机扩展集(Virtual Machine Scale Sets, VMSS)是 Microsoft Azure 中用于部署和管理大量相同配置虚拟机的核心服务,广泛应用于高可用性、自动伸缩和负载均衡场景。作为 MCP AZ-104 认证考试的重要考点,理解其架构设计与实际配置至关重要。虚拟机扩展集的基本特性
- 支持统一的虚拟机模板部署,确保实例一致性
- 集成自动缩放功能,可根据 CPU 使用率、队列长度等指标动态调整实例数量
- 与 Azure 负载均衡器和应用网关无缝集成,实现流量分发
- 支持区域和可用区部署,提升容灾能力
创建虚拟机扩展集的典型命令
在 Azure CLI 中,可通过以下命令快速创建一个基于 Ubuntu 镜像的扩展集:
# 创建资源组
az group create --name myResourceGroup --location eastus
# 创建虚拟机扩展集
az vmss create \
--resource-group myResourceGroup \
--name myScaleSet \
--image Ubuntu2204 \
--vm-sku Standard_DS2_v2 \
--instance-count 3 \
--admin-username azureuser \
--generate-ssh-keys \
--load-balancer myLoadBalancer
上述命令将创建包含三个实例的扩展集,使用标准 D2s v2 规格,并自动生成 SSH 密钥用于安全登录。
AZ-104 考试重点分布
| 考点类别 | 考察频率 | 相关操作 |
|---|---|---|
| 自动缩放策略配置 | 高频 | 设置基于指标的伸缩规则 |
| 升级策略类型 | 中频 | 选择手动、滚动或自动模式 |
| 跨可用区部署 | 中频 | 配置区域冗余架构 |
graph TD
A[定义 VM 模板] --> B[创建扩展集]
B --> C[配置自动缩放]
C --> D[关联负载均衡器]
D --> E[监控与维护]
第二章:虚拟机扩展集的高可用性架构设计
2.1 理解VMSS在可用性集与可用区中的角色
虚拟机规模集(VMSS)通过集成可用性集和可用区,提升应用的高可用性与容错能力。在单个数据中心内,可用性集通过将实例分布在多个故障域和更新域中,降低硬件故障带来的影响。跨区域部署优势
使用可用区时,VMSS 可跨多个物理区域分布实例,实现区域性灾难恢复。相比仅依赖可用性集,该方案提供更强的冗余能力。| 特性 | 可用性集 | 可用区 |
|---|---|---|
| 故障域范围 | 机架级 | 数据中心级 |
| 区域跨度 | 单区域 | 多区域 |
{
"zones": ["1", "2", "3"], // 启用多可用区部署
"platformFaultDomainCount": 2
}
上述配置表示 VMSS 实例将跨三个可用区部署,每个区域内部再利用故障域隔离,实现双重容错机制。参数 zones 明确启用跨区能力,适用于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2.2 配置跨区域复制提升容灾能力
数据同步机制
跨区域复制通过异步数据同步机制,在主备区域间持续传输数据变更,确保灾难发生时可快速切换。该机制基于增量日志捕获,最小化网络带宽占用。配置示例
{
"replication": {
"sourceRegion": "us-east-1",
"targetRegion": "eu-west-1",
"syncIntervalSeconds": 30,
"encryptionEnabled": true
}
}
上述配置定义了源与目标区域,每30秒同步一次,并启用传输加密。syncIntervalSeconds越小,RPO(恢复点目标)越低,但需权衡网络成本。
- 提升数据持久性,避免单区域故障导致服务中断
- 支持自动故障转移策略,结合DNS切换实现分钟级恢复
2.3 实践:构建多区域部署的Linux VMSS集群
在高可用架构中,跨区域部署虚拟机规模集(VMSS)是提升容灾能力的关键手段。通过将Linux VMSS部署在多个Azure区域,可实现地理冗余与负载分发。部署流程概览
- 选择支持可用区的区域(如East US、West Europe)
- 定义统一的自定义镜像或配置脚本
- 使用ARM模板或Terraform实现基础设施即代码
核心配置示例
{
"sku": {
"name": "Standard_DS1_v2",
"tier": "Standard",
"capacity": 2
},
"zones": ["1", "2", "3"]
}
上述配置启用三可用区部署,zones字段指定物理分布,确保单点故障不影响整体服务。
网络与同步策略
后端负载均衡器需配置区域性前端IP,结合Azure DNS流量管理器实现全局路由。数据层建议采用异步复制的Cosmos DB或多主模式PostgreSQL,保障跨区写入一致性。2.4 利用健康探测实现自动实例修复
在分布式系统中,保障服务高可用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并恢复异常实例。健康探测机制通过周期性检查实例状态,自动触发修复流程。健康探测类型
常见的健康探测包括:- Liveness Probe:判断容器是否存活,失败则重启实例;
- Readiness Probe:判断实例是否就绪,未就绪则从负载均衡中剔除。
配置示例
livenessProbe:
httpGet:
path: /health
port: 8080
initialDelaySeconds: 30
periodSeconds: 10
failureThreshold: 3
上述配置表示:应用启动30秒后开始探测,每10秒一次,连续3次失败则触发容器重启。`httpGet`通过HTTP接口返回状态码判断健康性,适用于大多数Web服务。
自动修复流程
健康探测 → 状态异常 → 触发重启/替换 → 重新加入服务集群
该机制显著降低人工干预频率,提升系统自愈能力。
2.5 模拟故障转移验证高可用性效果
在高可用架构中,模拟故障转移是验证系统容错能力的关键步骤。通过主动关闭主节点服务,观察备用节点是否能自动晋升为主节点并接管服务,可真实还原生产环境中节点宕机的应对机制。故障转移触发流程
典型的故障转移流程包括:心跳检测超时、集群状态重协商、角色切换与客户端重定向。以下为基于Keepalived的主备切换配置片段: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MASTER
interface eth0
virtual_router_id 51
priority 100
advert_int 1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111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1.100
}
}
该配置定义了VRRP实例的优先级和虚拟IP绑定。当MASTER节点宕机后,BACKUP节点在1秒内检测到心跳中断,自动将虚拟IP绑定至本地接口,实现服务接管。
验证方法与指标
- 使用
ping和curl持续监测服务可达性 - 记录服务中断时间,确保RTO小于30秒
- 检查数据一致性,防止脑裂导致的数据冲突
第三章:基于负载动态伸缩的自动化实践
3.1 自动缩放规则与性能指标原理剖析
自动缩放的核心在于根据实时性能指标动态调整计算资源。系统通过监控CPU使用率、内存占用、请求延迟等关键指标,触发预定义的扩缩容规则。常用性能指标
- CPU利用率:反映实例的计算负载压力
- 内存使用量:判断是否存在资源瓶颈
- 请求并发数:衡量服务访问压力
- 队列长度:适用于消息驱动架构的伸缩依据
典型缩放规则配置示例
{
"metric": "CPUUtilization",
"threshold": 75,
"comparisonOperator": "GreaterThanThreshold",
"scalingAction": "increase",
"adjustmentType": "ChangeInCapacity",
"scaleBy": 2
}
上述规则表示当CPU平均使用率持续超过75%时,增加2个实例。threshold为触发阈值,scalingAction定义扩展方向,scaleBy控制增量粒度,确保系统在负载上升时及时响应。
3.2 实践:配置CPU驱动的横向扩展策略
在Kubernetes中,基于CPU使用率的横向扩展可通过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实现。通过监控Pod的资源利用率,动态调整副本数量以应对负载变化。HPA配置示例
apiVersion: autoscaling/v2
kind: HorizontalPodAutoscaler
metadata:
name: nginx-hpa
spec:
scaleTargetRef: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name: nginx-deployment
minReplicas: 2
maxReplicas: 10
metrics:
- type: Resource
resource:
name: cpu
target:
type: Utilization
averageUtilization: 50
该配置表示当CPU平均利用率超过50%时,自动增加Pod副本,副本数维持在2到10之间。target.type为Utilization,表示按百分比触发扩缩容。
关键参数说明
- minReplicas:确保服务最低可用实例数;
- averageUtilization:HPA根据此阈值计算所需副本数;
- scaleTargetRef:指定需弹性伸缩的Deployment。
3.3 使用Azure Monitor监控伸缩行为并优化阈值
配置监控指标以捕获伸缩动态
Azure Monitor 提供对应用服务或虚拟机规模集的 CPU、内存、请求率等关键指标的实时采集。通过设置诊断设置,可将指标数据流向 Log Analytics 工作区。{
"metrics": [
{
"category": "AllMetrics",
"enabled": true,
"retentionPolicy": { "days": 30, "enabled": true }
}
]
}
此配置启用所有性能指标的收集,并保留30天,便于回溯分析伸缩触发前后的系统负载趋势。
基于历史数据优化自动伸缩阈值
分析长时间窗口内的指标峰值与业务负载模式,有助于避免误伸缩。例如,可通过 Kusto 查询识别每日高峰:- CPU 超过 75% 持续5分钟 → 触发扩容
- 平均队列长度 > 10 → 启动额外实例
- 内存使用率持续低于 30% → 触发缩容
第四章:虚拟机扩展集在企业级应用中的集成方案
4.1 与Azure Load Balancer集成实现流量分发
在构建高可用的云原生应用时,将Kubernetes集群与Azure Load Balancer集成是实现外部流量高效分发的关键步骤。Azure Load Balancer作为第4层负载均衡器,能够将入站流量分发到集群中多个节点的健康Pod上。服务配置示例
通过定义Type为LoadBalancer的Service资源,可自动创建或绑定Azure负载均衡器: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azure-lb-service
annotations:
service.beta.kubernetes.io/azure-load-balancer-internal: "false"
spec:
type: LoadBalancer
ports:
- port: 80
targetPort: 8080
selector:
app: my-web-app
上述配置中,port指定负载均衡器监听端口,targetPort指向Pod实际暴露的服务端口,selector确保流量仅转发至匹配标签的Pod。
流量调度机制
- 外部请求通过公共IP进入Azure Load Balancer
- 负载均衡器基于五元组哈希选择后端节点
- Kube-proxy组件通过iptables或IPVS规则将流量导向目标Pod
4.2 结合Application Gateway支持HTTPS应用交付
在Azure环境中,Application Gateway作为第7层负载均衡器,可实现对后端应用服务的安全HTTPS流量代理与统一入口管理。通过集成公共或私有SSL证书,网关可在前端终止HTTPS连接,并基于路由规则将解密后的请求转发至后端池中的HTTP服务。配置HTTPS监听器
需先上传SSL证书并绑定到HTTPS类型的前端监听器:{
"frontendPorts": [
{
"name": "httpsPort",
"port": 443
}
],
"httpListeners": [
{
"name": "httpsListener",
"frontendPort": { "id": "httpsPort" },
"protocol": "Https",
"sslCertificate": { "id": "sslCert" }
}
]
}
上述配置定义了监听443端口的HTTPS监听器,并引用已上传的SSL证书用于加密通信。
安全策略与后端健康检查
Application Gateway自动对后端实例执行HTTPS或HTTP健康探测。若后端为内部HTTP服务,SSL终止发生在网关层,简化后端维护复杂度,同时保障外网访问安全性。4.3 部署自定义脚本扩展完成应用初始化配置
在Azure虚拟机部署过程中,自定义脚本扩展(Custom Script Extension)可用于自动化应用的初始化配置,提升部署一致性与效率。扩展安装流程
该扩展通过代理在目标虚拟机上下载并执行指定脚本,支持从公共URL或Azure存储中获取脚本文件。{
"fileUris": ["https://mystorage.blob.core.windows.net/scripts/init.sh"],
"commandToExecute": "sh init.sh"
}
上述配置指定了脚本的远程地址和执行命令。fileUris 支持多个脚本文件,commandToExecute 定义实际运行的指令。
典型应用场景
- 自动安装Nginx、Python等依赖软件包
- 配置防火墙规则与系统环境变量
- 拉取私有仓库代码并启动服务进程
4.4 集成Key Vault实现安全凭据自动化注入
在现代云原生架构中,敏感信息如数据库密码、API密钥等需集中加密管理。Azure Key Vault 提供了高安全性的凭据存储与访问控制机制。自动化注入流程
通过 Azure Managed Identity 与应用服务集成,可免密访问 Key Vault。应用启动时,从 Key Vault 动态获取配置,避免硬编码。{
"vaultUri": "https://myvault.vault.azure.net/",
"tenantId": "xxxx-xxxx-xxxx-xxxx",
"clientId": "yyyy-yyyy-yyyy-yyyy"
}
上述配置定义 Key Vault 连接参数,由托管身份认证后用于检索机密。
访问策略配置
- 为应用服务分配系统托管身份
- 在 Key Vault 中授予该身份“Get”和“List”权限
- 使用 Azure CLI 或 ARM 模板实现策略自动化部署
支持与 Azure App Configuration 联动,实现配置与机密分离管理。
第五章:总结与AZ-104考试冲刺建议
构建实战环境进行模拟操作
在备考AZ-104时,建议使用Azure免费账户搭建实验环境。通过实际部署虚拟机、配置虚拟网络和管理存储账户,加深对核心服务的理解。- 登录Azure门户并激活免费订阅(含12个月免费服务)
- 创建资源组用于隔离实验环境
- 使用PowerShell脚本批量部署测试资源
重点掌握的命令行操作
熟悉Azure CLI是高效管理资源的关键。以下为常用命令示例:
# 创建资源组
az group create --name myResourceGroup --location eastus
# 部署Ubuntu虚拟机
az vm create \
--resource-group myResourceGroup \
--name myVM \
--image Ubuntu2204 \
--admin-username azureuser \
--generate-ssh-keys
# 查看运行状态
az vm show --resource-group myResourceGroup --name myVM --query "provisioningState"
高频考点分布与时间分配策略
| 考试模块 | 权重 | 建议用时 |
|---|---|---|
| 管理Azure身份与访问 | 20% | 25分钟 |
| 实现与管理存储 | 15% | 20分钟 |
| 部署与管理虚拟机 | 25% | 30分钟 |
考前一周冲刺计划
- 每天完成一套Whizlabs或MeasureUp模拟题(至少60题)
- 复盘错题并记录到知识盲区清单
- 重做官方文档中的“教程:部署Web应用”实践
VMSS五大实战场景解析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