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类型的概念
数据类型,顾名思义,它就是数据的类型,那么在计算机语言不光是Java中,为什么引入数据类型的这个概念呢?为什么要给数据分个类呢?
众所周知,在早期的计算机计算机中,内存普遍相当小,为了节省计算机的内存,就要给数据按所占内存大小分分类,以免出现空间浪费的现象,这就是数据类型的引入。
二、Java程序中数据类型
Java的数据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1)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long、double、float、boolean、char
2)-引用数据类型:类、接口、数组、枚举、注解
基本数据类型的具体定义对象如下:
三、各类型数据使用的具体阐述
1)整型:
整型是用来定义整数的关键字,四种整型(byte、short、int、long)都有其表示范围。而整型定义下的数还会按进制来区分:
十进制整数,例如12,-127,0。
二进制整数,以0b开头,例如0b011 (对应于十进制的3 ) (JDK7.0开始)。
八进制整数,以0开头,例如014(对应于十进制的12)。
十六进制整数,以0x或0X开头,例如0XF(对应于十进制的15)。
ps:如今计算机的内存相比之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因此,在定义数据类型时已经不需要过分拘泥于内存,大部分的数据大可直接用“int”类型来定义。
代码实例及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Example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
//整形:byte short int long
int age = 12;
System.out.println(age);
age = 0b0011; //二进制 3
System.out.println(age);
age = 010; //八进制0~7 8
System.out.println(age);
age = 0xa; //0~9 a~f 10
System.out.println(age);
}
}
2)浮点型
浮点型,听起来很高级,其实说白了就是用来定义小数的类型,表示方式有两种:
1.十进制形式,例如3.14。
2. 科学计数法形式,例如3.14e1。
注意:通常的小数例如 1.3,在Java程序中默认为double型,因此在定义float型时要特别注意“float a = 1.3”,这个语句在编译时会显示错误,因为大范围数据不能写入小范围,所以不能正常编译,因此在定义时要注意自动类型转换“float = 1.3f”,这样才能正常编译。
代码示例及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Example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
//浮点型 :double float
float a = 1.3f;
double pi = 3.14159E5; //科学记数法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pi);
}
}
3)布尔型
布尔型(boolean),如果接触过Matlab,其实就能脱口而出,布尔型其实就是逻辑值,只不过在Java中布尔型只有true或false,而不是我们熟知的0或1。
代码示例及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Example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
//boolean :true false
boolean flag = true;
System.out.println(flag);
}
}
4)字符型
接触过C语言,就知道C语言中应以字符数据时要给数据加' ',这一点在Java中也保留了下来,但不同于C的是,Java中引入了Unicode的概念,类似C中的阿斯玛表,一个Unicode编码占2个字节(即16位),由于字符型不存在正负之分,所以其表示范围为0至2的16次方-1(0~65535)。
该种数据类型的变量可以有以下几种赋值方式:
使用英文单引号(')括起单个字符;例如:
char c1 = 'a';
char c2 = '中';//char可以存储一个中文(一个中文也占2个字节);
– 使用英文单引号括起来十六进制字符代码值来表示单个字符,格式为'\uXXXX',其中u是约定的前缀,为Unicode的第一个字母,例如:
char c1 ='\u0061';// 实质代表a字母
可以直接使用数字表示单个字符,例如:
char c2 = 97;//表示a字母
– 某些特殊的字符可以采用转义符'\'来表示,以将其后面的字符转变为其它含义,例如:
char c1 = '\t';//制表符
char c2 = '\n';//换行符-New Line
char c3 = '\r';//回车符-Carriage Return
代码示例及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Example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
//char
char c1 = '\u0031';
char c2 = 'a';
System.out.println(c1);
System.out.println(c2);
}
}
5)数据类型转换
Java的数据类型转换主要分为两种:
1.自动类型转换:
将表示范围小的数据类型赋值给表示范围大的数据类型时,Java自动使用隐式类型完成数据类型转换
低-------------------------------------------------------------------------------------------------------------------------->高
byte ------------> short/char ------------> int ------------> long ------------> float ------------> double
2.强制类型转换:
当把级别高的变量赋值给级别低的变量时,必须使用强制类型转换。显示转换格式。但强制类型转换会出现两大问题,精度缺失和溢出。
代码示例及运行结果:
1.自动类型转换:
public class Example7{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
//数据类型转换
byte a = 12;
int b = a; //小范围数据可直接复制给大范围,大范围不能直接赋值给小范围
System.out.println(b);
}
}
2.强制类型转换:
public class Example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
//数据类型转换
int d = (int)9.9; //精度缺失
byte e = (byte)256; //溢出
System.out.println(d);
System.out.println(e);
}
}
在这里特别说明,2的8次方 = 256,int 类型256二进制补码: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强制将256存为byte类型:0000 0000,因此在e的输出结果中,我们只看到了0.
以上,就是有关Java中有关数据类型这一问题的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