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基本知识点: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硬件中各部件的功能,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软件与硬件的逻辑等效性,计算机的各种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重 点: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的各种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难 点:计算机的各种性能指标及其含义。
1.1 知识点 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结构
1.1.1 要点归纳
1. 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于 1946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迄今为止经历了 60 多年,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科学家图灵和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从使用器件的角度来说,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 5 代的变化:
☆ 第 1 代计算机(1946~1957 年)——电子管时代。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低,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 第 2 代计算机(1958~1964 年)——晶体管时代。主要特点是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磁带和磁盘用作外存储器,可靠性提高、体积缩小、成本降低。运算速度为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 第 3 代计算机(1965~1971 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主要特点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磁心存储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进一步降低。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 第 4 代计算机(1972~1990 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主要特点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可靠性高、体积小、成本更低。运算速度为每秒 1000万次至 1 亿次。
☆ 第 5 代计算机(1991年至今)——巨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主要特点是以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可靠性高、容量大和集成度高。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 10 亿次。
计算机按用途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根据计算机的速度、价值等,又将通用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等,它们的结构规模和性能指标依次递减。当前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 5 个方面: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计算机的发展与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密不可分。1970 年,仙童半导体公司生产出第一个较大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至今半导体存储器经历了 11 代,即单个芯片从 1KB、4KB、16KB、64KB、256KB、1MB、4MB、16MB、64MB、256MB 到现在的 1GB。同存储器芯片一样,处理器芯片的单元密度也在不断增加,每块芯片上的单元个数越来越多,构建一个计算机处理器所需芯片数越来越少。1971 年 Intel 公司开发出第一个微处理器Intel 4004,至今微处理器经历了 Intel 8008(8 位)、Intel 8080(8 位)、Intel 8086(16 位)、Intel 8088(16 位)、Intel 80286(16 位)、Intel80386(32 位)、Intel 80486(32 位)、Pentium(32位)、Pentium Pro(64 位)、PentiumII(64 位)、Pentium III(64 位)、Pentium 4(64 位)等。
2. 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1)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及文档。
硬件是软件的工作基础,软件是硬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如图 1.1 所示是简单的软硬件层次化结构。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