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元素
测试计划模板:
确定测试范围、制定测试策略、测试资源安排、人员的分配、时间安排、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风险评估):
影响计划的潜在因素:
在测试计划执行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影响计划按时完成。
测试人员对测试的产品熟悉的慢
测试人员对测试的产品不够熟悉,对测试工具的使用不够熟悉,从从而影响效率
测试产品时存在巨大错误,以至于测试无法继续
测试资源未及时到位(设备和人员)
硬件、软件或网络环境出现故障
测试人员获取的需求与开发人员产生分歧
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协调沟通
测试用例模板:
用例编号、测试模块、用例标题、用例级别、前置条件、测试输入、执行操作、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编写测试用例的基本方法:
因果图法(了解)
概念: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 就是输出
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场景法(重点)
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 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
分为基本流和备选流。
遵循上图中每个经过用例的可能路径,可以确定不同的用例场景。从基本流开始,再将基本流和备选流结合起来,可以确定以下用例场景:
基本流和备选流的区别
错误反推法:(了解)
用直觉去进行探索性测试
总结:
场景法----业务流程梳理,核心业务逻辑场景
等价类和边界值----细化分析
错误推理法对最终用例进行错误场景下的补充
正交表法:
适用场景:
适用场景:在一个界面中有多个控件,每一个控件有多个取值,控件之间可以相互合作.
公式:
参考工具:
正交设计助手
k----代表最多可安排影响指标因素的个数或正交表的列数
m---每个因素水平数且有n=k*(m-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