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X源文件的基本结构
一个LaTeX源文件包含导言区和正文区。在导言区里主要进行一些全局设置,在 正文区(文稿区) 里输入正文。
例1
% 导言区
\documentclass{article}
% 正文区(文稿区)
\begin{document}
Hello World!
\end{document}
- 在 LaTeX 中由 % 开始的一行都是注释。
- 可以在文档中加入适当的空行使整个文档的结构更加清晰。
在例1中用\documentclass{class}
命令来引入了一个文档类,其中的class可以为article、book、report、letter等,可以通过改变文档类来改变整个文档的结构。
\begin{*环境名称*}
内容...
\end{*环境名称*}
在正文区中用begin和end输入一个环境。
注意: 一个 LaTeX 环境里有且只能有一个 document 环境。
编译结果:
例2
% 导言区
\documentclass{article}
\title{Hello World}
\author{Lin}
\date{\today}
% 正文区(文稿区)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Hello World!
\end{document}
在例2的导言区中用\title{text}
命令输入文档的标题,其中text是要输入的标题,用\author{names}
命令输入文档的作者,其中names是要输入作者名,用\date{text}
输入编辑文档的时间,其中text是要输入时间,可以用\today
命令来表示今天。为了能够正确地使用设置的一些标记信息,需要在正文区中使用\maketitle
命令来输出整个标题。
注: 在letter类中没有
\maketitle
这个命令。
编译结果:
例3
% 导言区
\documentclass{article}
\title{Hello World}
\author{Lin}
\date{\today}
% 正文区(文稿区)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Hello World!
$f(x)=x^2$
\end{document}
在例3中用$
符号包围起来的内容一般称为数学模式,而在$
符号之外的内容一般称为文本模式。
编译结果:
可以看到Hello World!
跟$ f(x)=x^2 $显示在同一行上,在LaTeX中如果想换行可以通过加入空行来实现换行,例如:
% 导言区
\documentclass{article}%book, report, letter
\title{Hello World}
\author{Lin}
\date{\today}
% 正文区(文稿区)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Hello World!
$f(x)=x^2$
\end{document}
编译结果:
可以看到加入空行后,Hello World!
跟 f(x)=x2f(x)=x^2f(x)=x2 换行显示了。
如果空两行的话:
% 导言区
\documentclass{article}%book, report, letter
\title{Hello World}
\author{Lin}
\date{\today}
% 正文区(文稿区)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Hello World!
$f(x)=x^2$
\end{document}
编译结果:
可以看到空两行的输出结果跟空一行的结果一样。
多个空行在 LaTeX 中会当成一个空行处理。
例4
% 导言区
\documentclass{article}
\title{Hello World}
\author{Lin}
\date{\today}
% 正文区(文稿区)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Hello World!
$$f(x)=x^2$$
\end{document}
在例4中使用了双$
符,双$
符能够另起一行显示输入的公式。
编译结果:
在 LaTeX 中单 $ 符号表示行内格式,而双 $ 符号表示行间公式。
总结: 一个LaTeX源文件包含导言区和正文区,在导言区里主要进行一些全局设置,在正文区(文稿区)里输入正文,正文区里可以用命令、用文本、用公式等构成文档,文本在文本模式里输入,数学公式在数学模式里输入。
参考资料:LaTeX学习视频-耿楠老师录制1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