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世界的破碎与重建——湖畔大学的失败课外课

0?wx_fmt=jpeg


       王民明曾在阿里供职7年,官至阿里巴巴管HR的VP。上周,他给我和周航上了一课。

       这一课的缘起是这样的,周航(易到用车的创始人)在湖畔大学领了一个课题,研究“失败”。

       航叔说,中国人的观念里,失败是羞耻的事。因此每个九死一生的创业者对自己的失败经验从来略过不谈。大家愿意对媒体呈现的,永远是那幸运的5%。

       然而,失败是创新者的宿命,如同失败是跳高运动员的宿命一样。

       在一条一定会遇到失败的道路上,因为缺乏失败经验的分享,一般会对别人的幸运与顺利程度夸大想像,然后自责、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倒霉。

       创业的时候,我曾问过雷军,“为什么看上去别人都挺顺利,而我这么不顺?”

       雷军说:“因为所有人在谈的时候,都简化了过程。”


       所以,周航从湖畔领了这个活计,我们相对长叹,然后相互打气去面对疼痛的课题,比如:“领导力”。


       上周,周航和我准备在湖畔大学分享,我们基于自己的疼痛,对领导力的重新思考,湖畔大学建议我们先和王民明聊聊,并安排了很好吃的饭。于是就有了这一晚的对话。


       王民明有僧人的面相,语气平和娓娓道来,偶尔盯你一眼,目光锐利,直刺脸上。

       我问他,阿里怎么定义领导力呢?

       他说:领导力是认知现实的能力。

       好抽象啊~我继续问他:那一个人怎么能有领导力——认知现实的能力呢?

       他说:就是会遇到事情,碎掉,然后再重建。

       晕~~更抽象了。

       于是我直率&略无礼地问他:碎掉是什么意思?你碎掉过吗?


       王老师平静如水说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我加入阿里的第一年,向彭蕾汇报。我非常努力,做了三个以前阿里从没有做过的项目。驱动团队加班熬夜,大家一起拼命干了一年,彭蕾调到蚂蚁金服了。换了***当我老板(我忘记名字了)。他一看,觉得这三个项目没价值,于是把三个项目都砍了,人分流到不同的其他地方。我改向他的一个副手汇报。

       王民明笑了笑说:那我就碎掉了呀。


       他说的很平静,我是深能体会到那种碎裂的痛苦:

       带着团队,点灯熬夜苦干一年,天天驱动自己的,是认为自己做的事非常有价值,而且自己能做好,怎么也能得个90分,即使不打90分,85分总是有得,即使没有85分,80分总是妥妥的。既然80分妥妥的,那就再努力一点,争取让它85、90甚至更高。

       没想到,拼了一年,得到的是0。

       这搁我,肯定受不了啊~


       我问他,那你怎么办呢?

       王民明说:遇到这件事,我就碎掉了呀。然后,我就得重建呀。

       我问:你怎么重建呢?

       王民明说:我首先需要去理解我的老板。我需要理解,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有价值的事,他的眼里毫无价值。


       他再重申:领导力是认知现实的能力。

       他说,我需要知道,我关注的关键要素和价值是什么?我领导关注的关键要素和价值是什么?我需要在破碎后的自我重建里,扩展我的边界。抓住更多的客观要素,理解不同的价值感。


       我问:那你和你老板关注的关键要素和价值有什么不同呢?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又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阿里的业务有纵线和横线,横线是平台,纵线是一个一个的垂直业务。有一天,纵线的一个老大和横线的一个老大,因为业务的交叉点的业务/团队/业界该归谁,争论了1.5小时。

       场景是:一个人想拿走,另一个人不放,两个人就盘道道,一个人抛出一堆道道,说,为什么应该给他。另外一个人再用一堆道道化解他的道道,说,为什么应该归自己。1.5小时后,没结论。一个人就走了。算是不欢而散。

       王民明对留下的那个人说:你在阿里5年了,这块业务如果给他拿走,当然会影响你的业绩,但是无关生死。但是这个人才来阿里不到一年,如果有这块稳定的业务支撑,他今年就可以活下来。阿里需要不断有新的人进来,让系统不断拥有新的能力。

       王老师说:你刚来阿里的第一第二年,也得到过阿里各种同事的各种帮助。现在,是不是你可以把你得到的帮助返还给系统,让其他人得到你的帮助呢?

       那个人听了,愣了5秒钟。然后干脆地说,我没有从你刚才说的角度考虑过。这块业务让他拿走吧。


       王民明说,就这样,一个人在阿里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与系统与客观现实碰撞。在这个过程里会不断地碎掉,然后重建。在每一次重建里,扩大自己的边界,容纳进来更多的真实的东西,就能掌控更多东西。

       而王老师的工作之一,就是站在一边看着一个又一个人被撞击,等着看到他碎掉。然后告诉他,这就是你扩展自己边界的时刻。


       我说,一个人如果保护自己,害怕碎掉,或者不能接受碎掉,一直在原地痛苦呢?

       王老师说:那他就只能被阿里的组织排出体外了。


       阿里人力有一个高频词是“闻味道”。王老师说,和一个人只需要谈一谈,就可以闻出味道。马上做出判断,这个人在阿里呆不了1年,能呆3年,还是大概能呆到5年以上。

       我问,如果你一闻,就知道一个人呆不了一年,你为什么要让这个人进来呢?

       王老师说,系统不断需要外界新鲜的养分,新人的接入,能给系统带来养分。


       一个带有自己固有能力和认知的新人进入阿里的大系统,第一年,是给系统提供养分的。如果你能够在阿里系统的冲撞里,打开自己的边界,与阿里的系统连接共生,3年后,你就可以从系统中得到养分。

       马云说,3年才是阿里人。5年才是阿里陈。

       如果,不到一年你提供完你积蓄的小养分,然后离开,那你就做了系统的肥料。(脑中晃过若干当过肥料的朋友~)


       我又问,那什么样的人,你一闻,就觉得呆不了一年呢?

       王老师笑了:太自我的人,太保护自己的人。


       而我们过去的文艺作品里,破碎是悲剧的,是悲惨的。

       遇到破碎,自己就是受害者,应该被怜爱和补偿。。。

       破碎时刻,是电影里音乐与光影一起渲染的悲情时刻......天地万物每一片树叶都应该为主角哭泣~~

       真的错了~

       破碎,才是成长的关隘。

       我们应该拍拍主角说,恭喜你,那个限制着你的狭小玻璃壳子破碎了。


       我们这些好学生一路上学,读书作业考试占了全部的时间和体验。最亲密的成年人——父母与我们的交流,往往诸多禁区。于是,我们只能从书本和文艺作品的描述里,建立自己最初的主观世界——非常理想化的主观世界。

       然后,我们走向社会,开始工作,开始与人有利益交往,开始恋爱,开始创业。按照自己理想化的主观世界的预期,在现实世界行动,于是,基本都摔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一致的缝隙或鸿沟里——这就是挫折。


       然而,我们身边并没有王老师这样的导师,在一旁观察你。

       在你疼痛的时候,告诉你,疼痛是因为有不一样的东西,在碰撞你。要把握疼痛的时刻,这时领悟到的东西才是深刻的。

       在你产生裂痕的时候,告诉你,裂缝,才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在你破碎的时候,告诉你,破碎是必然的。每一个能做大事的人,都经过无数次破碎,然后一次次的重建里,自己的主观世界与自己要征服的客观世界渐渐融合,然后人剑合一。


      可是我们怕疼,害怕自己悲剧,害怕自己破碎的样子被人看到,甚至自己都不愿意多看。

       在破碎里,并不知道这是必然,木呆呆不知道该怎么办,无休止地疼痛在原地……

       于是,大把的时间过去了,而自己的成长有限。

       刻板教育害死人啊。


       我曾经对如何与人相处,毫无感觉。创业6年,与无数人分分合合,耗损的情感与心力,大于数场恋爱。有一天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感到自己浑身都是伤口。

       然后得出了一个我的理论:

       人最敏感的地方是伤口。

       想判断一个人对某个点是不是敏感,不是看外貌,不用看他读过什么书,做过什么事。问问他有没有伤口,就知道了。


       我才明白,伤口,也是上帝的馈赠。

       我先天的感知能力,对很多东西愚钝无觉,但是上帝,给了我伤口,用这个后天器官,为我增加了感受能力。


       今天,又和我的美女朋友J交流情感问题。

       其实感情和婚姻,也是领导力。文敏说的好:一个老婆爱抱怨老公,那是员工心态。女人应该是家庭生活的主导者,老婆应该是家庭的CEO,每天想办法激励自己的老公,哈~

       我直率地对J说:你一直坚持着“理想化的生活”,而你爱慕的那个人,生活在完完全全的现实里。他怕你,他对着如此理想化的你无法开打他自己,所以荷尔蒙之外,你们没办法真正连接。

       她问我,那我该怎么做呢?


       也许,她会经历一次破碎,但那也是上帝的美意。



多谢读完

昨天和刘爽聊了我和航叔经过30小时的含泪讨论的领导力故事,他建议我写出来分享......才写了前一天和王老师的4小时谈话,就3000字了。唉。。。有空再写。

上个月发帖说想找人一起写剧本,现在已经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者。感谢万能的微信。

再次求助万能的微信,爱奇艺做自制剧的人谁认识啊?帮引荐一下?哈。。谢了。



标题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创新点。1.1研究背景意义阐述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对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应用情况。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总结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相关理论,包括系统架构、开发技术等。2.1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介绍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2.2SpringBoot开发框架理论阐述SpringBoot框架的特点、优势及其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2.3数据库设计管理理论介绍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管理系统。2.4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理论讨论网络安全威胁、数据保护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等。3.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划分系统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挂号管理、医生排班等。3.2数据库设计实现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确定字段类型、主键及外键关系。3.3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提升用户体验。3.4系统安全设计阐述系统安全策略,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第4章系统实现测试介绍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编码、测试及优化等。4.1系统编码实现采用SpringBoot框架进行系统编码实现。4.2系统测试方法介绍系统测试的方法、步骤及测试用例设计。4.3系统性能测试分析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提出优化建议。4.4系统优化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系统性能。第5章研究结果呈现系统实现后的效果,包括功能实现、性能提升等。5.1系统功能实现效果展示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效果,如挂号成功界面等。5.2系统性能提升效果对比优化前后的系统性能
在金融行业中,对信用风险的判断是核心环节之一,其结果对机构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策略有直接影响。本文将围绕如何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Sklearn工具包,建立用于判断信用状况的预测系统。文中将涵盖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常见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流程进行说。 一、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机器学习属于人工智能的子领域,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数据自动学习规律,而非依赖人工设定规则。在信贷分析中,该技术可用于挖掘历史数据中的潜在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信用表现进行预测。 二、Sklearn工具包概述 Sklearn(Scikit-learn)是Python语言中广泛使用的机器学习模块,提供多种数据处理和建模功能。它简化了数据清洗、特征提取、模型构建、验证优化等流程,是数据科学项目中的常用工具。 三、逻辑回归模型 逻辑回归是一种常用于分类任务的线性模型,特别适用于二类问题。在信用评估中,该模型可用于判断借款人是否可能违约。其通过逻辑函数将输出映射为0到1之间的概率值,从而表示违约的可能性。 四、支持向量机模型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用于监督学习的算法,适用于数据维度高、样本量小的情况。在信用分析中,该方法能够通过寻找最佳分割面,区分违约非违约客户。通过选用不同核函数,可应对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升预测精度。 五、数据预处理步骤 在建模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转换,包括处理缺失值、识别异常点、标准化数值、筛选有效特征等。对于信用评分,常见的输入变量包括收入水平、负债比例、信用历史记录、职业稳定性等。预处理有助于减少噪声干扰,增强模型的适应性。 六、模型构建验证 借助Sklearn,可以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通过交叉验证调整参数以提升模型性能。常用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以及AUC-ROC曲线。在处理不平衡数据时,更应关注模型的召回率特异性。 七、集成学习方法 为提升模型预测能力,可采用集成策略,如结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这有助于降低单一模型的偏差方差,增强整体预测的稳定性准确性。 综上,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评估系统可通过Sklearn中的多种算法,结合合理的数据处理模型优化,实现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精准判断。在实际应用中,需持续调整模型以适应市场变化,保障预测结果的长期有效性。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