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用之前老旧的行为去应对现在的新的问题
用户变了、场景变了
(一)目录
二、作业点评
案例一:
错误:产品名称没有
错误:1、体验优化:易用、爱用的需求解决
1、闭环阐述不准确,无数据指标
(如果要看闭环就要看转换率、交易额【订单量】,内外都要看
内:小红书给电商模块倾斜更多
外:电商模块内部转换效率更高)
错误:
1、没有一个流程性的时间,应该的渐进性的表达,是全都一个时间节点发生
2、避免出现打杂组这种口语化的表达
错误:就算目标需求是优化变现的路径,但提高内容质量和优化变现路径完成闭环没有什么特别的联系
逻辑应该为(用户——内容——社区互动——电商导流——电商购物下单——内容分享)
错误:
1、繁冗(可以分为内容模块【质量监管、内容本身质量、功能体验】、电商模块)
优点:提出问题需要解决,但深度不够
错误:内容臃肿,不突出重点
错误:模块确定清晰,表达哪一个模块要突出,准确
优先级:用户群体、使用频率、反馈满意度
错误:1、可以拆解业务大的模块,从用户、内容、互动、导流、下单、分享这几个大的模块进行相关迭代升级的需求描述
案例一总结:
1、拆解业务大的模块
2、回顾业务定位
3、优先级判断方法论的回顾
案例二:
错误:交互能力不是这种(应该是交往互动能力)
错误:表达逻辑不清晰(可以为1、总的满意度较高,2、vivo市场有高分,3、苹果、华为应该做优化)
案例三:
错误:如何提高产品内各板块的关联性是任务,不是目标
错误:在是和否之间应该加一个第三选项,能够得到更好的结论
三、共性问题总结
用户访谈
1、少用专业术语
2、少用线性思维,可能会导致思维面比较窄(需要相互验证)
调查问卷
需求池
(二)真实案例【用户调研】
真实案例分析
在用户调研种,我们需要选择一般的正常推量,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留存率和活跃
两种推量方式的对比
只能保证活跃不能保证留存
(三)总结
需求
(四)个人理解
1、产品经理需要对需求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而在流程的逐步推进中应该有一个连贯性的版本更迭
2、在业务拆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于业务板块做一个区分,而不是冗杂在一起进行阐述
3、在产品分析的各个流程中,我们需要对于产品的流程做一个总结
4、在竞品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一个书面化的表达,而避免表达的不严谨
5、对于竞品分析报告中尽量使用不是专业性的术语
6、在进行用户调研问卷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一些绝对的答案,例如:是,否(可以使用星级来评定比较好)
7、在进行用户推量的时候,尽量使用一些正常的推量,因为其他的退量会使我们的用户留存和活跃照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