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L中in,out和inout的区别

本文详细解析了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三种不同的参数传递方式:in、out、inout,并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每种方式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in:只能在客户端设置值,传入服务端,服务端获取客户端设置的值

out:用于在服务端设置值,服务端设置这个值后,客户端也可以得到这个由服务端设置的值,客户端如果有设置初始值,到了服务端会得不到这个值

inout:服务端可以得到客户端设置的值,客户端也可以得到服务端设置的值


基本数据类型参数只能是in类型


比如,服务端提供这3个方法:

void   getaList(out String[] list);
void   setaList(in String[] list);
void   gettList(inout String[] list);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aList(String[] list)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list[0]="服务端赋值信息:"+info;
}

public void setaList(String[] list)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取得客户端传入的值
    */
   if(list.length>0)
      info=list[0];
}


客户端调用:

public void setaList()
{
   if(iBase!=null)
   {
      try {
         iBase.setaList(new String[]{"战国剑"});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传值'战国剑'到服务端", Toast.LENGTH_SHORT).show();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再调用:

public void getaList()
{
   if(iBase!=null)
   {
      String[] list =new String[1];
      try {
         iBase.getaList(list);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服务端返回内容:"+list[0], Toast.LENGTH_SHORT).show();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可以得到客户端设置的值


服务端改为:

@Override
public void getaList(String[] list)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tring strOri = list[0];
   list[0]=strOri+"--服务端赋值信息:"+info;
}

客户端改为:

public void getaList()
{
   if(iBase!=null)
   {
      String[] list={"out也可以传入参数值吗"};
      try {
         iBase.getaList(list);
         Toast.make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服务端返回内容:"+list[0], Toast.LENGTH_SHORT).show();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打印出来的list[0]中,原始传入的值“out也可以传入参数值吗”变成了null,表示out标志不会接受传入的参数值

把getlist的参数改成inout类型,就可以接受到传入的参数值了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释一下AIDL中的inoutinout参数。首先,我得回顾一下AIDL的基本概念,它是Android中用于进程间通信的接口定义语言。用户可能已经知道AIDL的作用,但需要更深入了解参数修饰符的区别使用场景。 首先,要明确inoutinout这三个关键字的作用。我记得in参数是单向输入的,数据从客户端流向服务端,服务端修改后客户端不会看到变化。out参数则相反,数据由服务端填充,客户端传入的参数初始值不会被服务端使用,但服务端设置的修改会返回给客户端。inout结合了两者,客户端服务端的修改都会同步到对方那里。 接下来需要确认这些参数在底层是如何实现的。可能涉及到Parcel的读写顺序。例如,in参数在序列化时只会写入数据,服务端反序列化后读取,处理完后可能不会写回。而out参数在客户端序列化时可能不会写入数据,但服务端处理完后会写入结果,客户端反序列化时读取。inout则是先写入再读取,这样双方都能传递数据。 然后要考虑数据类型是否支持。基本类型如int、long等默认只能是in,因为它们的传递是值拷贝。如果要使用outinout,必须使用对象类型,比如自定义的Parcelable对象。例如,用户定义一个Student类实现Parcelable,然后在AIDL接口中使用out Student stu,这样服务端可以修改stu的内容并返回给客户端。 可能用户会混淆这些参数的使用场景,需要举例说明。比如,如果有一个方法需要传入参数并获取处理后的结果,应该用inout;如果只是传递输入数据,用in;如果只需要获取输出,用out。此外,要注意性能问题,因为进程间通信有开销,特别是inout会涉及两次序列化,可能影响效率。 还要检查是否有常见的误区。比如,误以为基本类型可以用out修饰,但实际上不行,必须用对象类型。另外,在服务端实现AIDL接口时,对于out参数,需要显式地创建对象并赋值,因为客户端传入的可能是null,服务端需要生成实例并填充数据。 最后,总结一下各个参数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确保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修饰符,并正确实现对应的Parcelable对象,避免在跨进程通信时出现数据不一致或空指针异常的问题。</think>在Android 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中,`in`、`out` `inout` 是用于修饰接口方法参数的关键字,它们控制数据在跨进程通信(IPC)中的传递方向。以下是逐步解释: --- ### **1. 基本概念** AIDL的`in`、`out`、`inout` 决定了参数在客户端服务端之间的传递方向: - **`in`**:数据从客户端流向服务端(单向输入)。 - **`out`**:数据从服务端流向客户端(单向输出)。 - **`inout`**:数据双向流动(输入+输出)。 --- ### **2. 底层原理** -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AIDL通过`Parcel`对象实现数据传输。参数的传递本质是客户端服务端对`Parcel`的读写顺序不同。 - **`in`参数**: - 客户端将参数写入`Parcel`。 - 服务端从`Parcel`读取参数,但不会回写修改。 - **`out`参数**: - 客户端不写入参数初始值。 - 服务端从`Parcel`读取空对象,处理后写入新值。 - 客户端反序列化时读取服务端写入的值。 - **`inout`参数**: - 客户端写入初始值,服务端读取后修改并回写新值。 - 客户端再次反序列化获取更新后的值。 --- ### **3. 具体行为示例** #### **`in` 参数** - 客户端传递数据,服务端接收副本,修改不影响客户端: ```java // AIDL定义 void updateValue(in int value); // 客户端调用 int value = 10; service.updateValue(value); // 服务端修改value不会影响客户端的value ``` #### **`out` 参数** - 服务端填充数据,客户端忽略初始值: ```java // AIDL定义 void getResult(out Result result); // 客户端调用 Result result = null; service.getResult(result); // 客户端result被服务端填充 ``` #### **`inout` 参数** - 客户端服务端均可修改数据: ```java // AIDL定义 void compute(inout Data data); // 客户端调用 Data data = new Data(5); service.compute(data); // 客户端服务端均可修改data ``` --- ### **4. 使用注意事项** 1. **数据类型限制**: - 基本类型(如`int`)只能使用`in`(因为传递的是值拷贝)。 - 自定义对象(需实现`Parcelable`)才能使用`out`或`inout`。 2. **性能影响**: - `in`参数最轻量,仅单向传输。 - `inout`参数涉及双向序列化,性能开销较大。 3. **空指针问题**: - `out`参数在客户端可为`null`,服务端需创建新对象。 - `inout`参数客户端必须初始化对象。 --- ### **5. 代码示例** 假设有一个`User`类实现`Parcelable`: ```java // AIDL接口 interface IUserService { void getUserInfo(in User input, out User output, inout User inoutData); } ``` - `input`:客户端传入数据,服务端修改不影响客户端。 - `output`:客户端传入`null`,服务端填充后返回。 - `inoutData`:客户端服务端均可修改,最终同步到双方。 --- ### **6. 总结** | 修饰符 | 数据方向 | 适用类型 | 性能开销 | |--------|--------------------|----------------|----------| | `in` | 客户端 → 服务端 | 基本类型、对象 | 低 | | `out` | 服务端 → 客户端 | 对象 | 中 | | `inout`| 双向 | 对象 | 高 |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修饰符,避免不必要的性能损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