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基础部分的记录
3:
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一般在调用的时候是直接以
mov dword ptr [********],0x….
来表示赋值的,也就是说直接对全局变量的地址进行解引用操作,在书中有一个图:
注意红色框部分,这里实际上是初始位置和大小,实际上这个是加上了00400000段以后的结果(图片中全局变量的地址)
数组:
实际上数组非常类似于入栈操作,只不过用了sub(减法)操作来代替,比如:
#include<stdio.h>
int _stdcall a(int b, int c,int d)
{
_asm
{
xor eax,eax
add eax,[ebp+8]
add eax,[ebp+0xc]
add eax,[ebp+0x10]
}
}
int main()
{
int b[] = { 1,2,3 };
_asm
{
push eax
}
int c = a(b[0], b[1], b[2]);
_asm
{
pop eax
}
printf("%d", c);
return 0;
}
我们其实是可以看见,在定义b的那一行语句对应的汇编大概是:
mov dword ptr [b],1 //ebp-14h
mov dword ptr [ebp-10h],2
mov dword ptr [ebp-0Ch],3
如果为全局的话那么大概就是:
int main()
{
static int a[] = { 1,2,3 };
int j = 0;
00411D2E mov dword ptr [j],0
for (int i = 0; i < 3; ++i)
00411D35 mov dword ptr [ebp-14h],0
00411D3C jmp main+37h (0411D47h)
00411D3E mov eax,dword ptr [ebp-14h]
00411D41 add eax,1
00411D44 mov dword ptr [ebp-14h],eax
00411D47 cmp dword ptr [ebp-14h],3
00411D4B jge main+4Fh (0411D5Fh)
j += a[i];
00411D4D mov eax,dword ptr [ebp-14h]
00411D50 mov ecx,dword ptr [j]
00411D53 add ecx,dword ptr [eax*4+418034h]
00411D5A mov dword ptr [j],ecx
00411D5D jmp main+2Eh (0411D3Eh)
}
发现add那一行(00411D53)的解引用方式.
虚函数:
虚函数时C++面对对象最核心的部分,只要一个类中出现了虚函数那么它的第一个4字节大小的数据就是一个虚函数表指针。
这里又要运用到我以前学C++时的笔记(学习资料)里面的一个图了:
(图是自己分析出来的,所以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还有一个更细致的图:
这个内容大概就是虚函数表内的情况
但是我们只需要了解:
对应虚函数表指针解一次引用则是一个函数指针,两次引用则到了函数位置,所以有书上的一个汇编描述:
第一次是将虚函数表的指针给eax
然后是将虚函数表指针给esi保存
然后对虚函数表解一次引用给eax得到第一个虚函数的指针
然后对虚函数的指针再解一次引就相当于call了一个函数(跳转到地址,并且将下一行的地址入栈先)
4:
if else switch case
这几个实际上在逆向的时候遇到的就是一处比较(
一般为cmp,或是test,
cmp的话就是将两者的值相减,然后判断0标志寄存器位是否位0(jnz,jz),
test就是两者执行与运算然后判断标志寄存器是否为0,
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会用到dec,这个就是将后面的值减一,
判断是否为0的方法如 :(case 1,2->dec eax jz … dec eax jz…就相当于第一次减一为0测试跳转第二次再减1测试跳转)
或者是一些跟高级的类似于跳转表: jmp dword ptr [4*eax + ……],
这个只是适用于执行一些特定的如
)然后执行测试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