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在尝试学习一些科技论文,由于主题可以任意选择,于是我挑选了一直都比较感兴趣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方向来学习,期间利用GPT辅助查找并学习了了一些综述论文,主题是对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for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这篇文章一些拙劣的总结
什么是BCI
BCI是一门结合了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的多方面的学科,BCI是一种通信系统,它不通过大脑的正常输出通道(外周神经和肌肉)来传递信息
个人理解的一个狭义的实现流程应该如下
通过可穿戴或者嵌入式的传感器设备采集大脑的生物信号,同时还需要保证以下几种性质
1 实时性:因为脑电信号的跳变过程是很快的(当然也有不需要高实时性的BCI方案,后面我会提及),因此对庞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引出当下火爆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特征提取和分类
2 高保真性:由于脑电信号的不稳定性,些许轻微的误差都能导致最终分析结果的极大偏差,例如一个表示兴奋的电位被系统解析成了不高兴,这显然是不行的
3 安全性:大家都知道市面上有不少BCI设备是要侵入人体的,因此对材料的选型也很关键,同时硬件支持也必不可少,我最近关注到的光子芯片就能处理这些特定的矩阵运算问题
BCI的实现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早期市面上的BCI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视觉诱发电位(VEP)
慢皮层电位(SCP)
P300诱发电位
mu和beta节律
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
下面一一来介绍

本文介绍了BCI的基本概念,包括其作为通信系统的角色,以及实时性、高保真性和安全性的关键要求。文章详细讨论了几种BCI实现方式,如视觉诱发电位、慢皮层电位、P300诱发电位和mu/beta节律。此外,提到了EEG等测量方法,并展望了BCI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信号处理算法和机器学习的运用。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5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