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小物体检测是指在图像中准确地检测和定位尺寸很小的物体。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小物体往往在图像中难以分辨并且容易被其他背景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切片辅助超推理技术被提出,并成功应用于小物体检测任务中。
切片辅助超推理技术的原理是将输入图像切分成多个重叠的子图像(也称为切片),然后对每个子图像进行独立的推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小物体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切片辅助超推理技术的原理,并给出相应的源代码示例。
首先,我们需要将输入图像切分成多个子图像。可以通过定义一个滑动窗口的大小和步幅来实现切片操作。例如,假设我们的输入图像大小为W×H,滑动窗口大小为w×h,步幅为s。那么可以计算出需要切分的子图像数量为:
num_slices_w = ceil((W - w) / s) + 1
num_slices_h = ceil((H - h) / s) + 1
num_slices = num_slices_w * num_slices_h
接下来,我们对每个子图像进行独立的推理。这可以使用任何适用于小物体检测的目标检测算法来完成,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如SSD、YOLO等。对于每个子图像,我们将其作为输入传递给目标检测算法,并获取检测结果。
最后,我们需要将每个子图像的检测结果合并起来,得到最终的小物体检测结果。可以通过将检测结果映射回原始图像坐标系来实现。假设在子图像中检测到一个物体并得到其边界框坐标(x_min, y_min, x_max, y_max),那么可以将其映射回原始图像坐标系中的边界框坐标(X_min, Y_min, X_max, Y_max)计算如下:
X_mi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视觉中针对小物体检测的挑战,提出了切片辅助超推理技术,通过将图像切片并独立推理,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文章详细阐述了技术原理,并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