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V转3.3V,18V转3.3V降压芯片和LDO选型介绍

本文介绍了15V和18V电源转3.3V的两种解决方案:LDO线性稳压和DC-DC降压。LDO推荐型号包括PW6206和PW8600,而DC-DC降压芯片如PW2312等。设计中需注意输入电压的尖峰电压及保护措施,如TVS管和电解电容的应用,同时强调了电源设计中的地线回路和布线策略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5V转3.3V电源芯片,18V转3.3V电源芯片,15V转3.3V降压芯片,18V转3.3V降压芯片,15V转3.3V稳压芯片,18V转3.3V稳压芯片。

     15V和18V供电电压输入,降压转3.3V的电源电路和芯片选择。首先需要由于15V和18V电压在开关动作时,或者拔插动作时,会产生浪涌(电火花)输入瞬间的尖峰电压,一般是输入电压的2倍左右。

如果芯片耐压不够宽,或者输入瞬间尖峰电压不吸收掉,瞬间的高压打到了芯片,芯片容易出现损坏不良的现象,一般吸收电路有:1是TVS管,2是加电解电容,3,RC电路等等。

常用的是TVS管和加电解电容的方式更多。

15V和18V转3.3V有两种解决方案: 1,LDO线性稳压方案,2,DC-DC降压方案

 

1,LDO线性稳压方案

 

15V和18V输入,通过下面的型号列举,我们可以选择有两款,一是PW6206,二是PW8600,输出电压是固定的:有5V,3.3V,3V选择。封装是SOT23-3封装。

LDO产品

输入电压

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静态功耗

封装

<think>嗯,用户需要找一个5V3.3V的电压换芯片。首先,我得想想有哪些常见的方案。可能的话,应该分几种情况,比如电流需求、效率要求、空间限制这些因素。因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首先,线性稳压器应该是一个简单且常见的选择,比如AMS1117-3.3。这种芯片的优点是电路简单,成本低,外围元件少。但缺点就是效率不高,特别是当压差较大或者电流较高时,发热会比较严重。比如如果输入5V输出3.3V,压差有1.7V,如果负载电流是500mA的话,功耗就是1.7V×0.5A=0.85W,这时候可能需要散热片,不太适合高电流的应用。用户如果电流不大,可能这是个好选择。 然后是LDO,比如HT7333LDO普通的线性稳压器类似,但可能在低功耗或者更小的压差下表现更好。不过同样存在效率问题。这里需要确认用户的具体电流需求,如果电流在几百mA以下,LDO可能适用。 接下来是开关稳压器,比如LM2596-ADJ或者TPS54331。开关稳压器的效率更高,适合大电流应用,比如500mA以上。不过电路相对复杂,需要电感二极管,成本也会高一些。如果用户的应用对效率要求高,或者需要较大的输出电流,开关稳压器更合适。但如果是空间受限的场景,可能需要评估元件体积。 另外还有专门的电压换芯片,比如TI的TPS系列,或者安森美的某些型号。这些可能集成度更高,或者有额外的功能,比如过流保护、热关断等。比如TPS73533,输出电压固定3.3V,最大电流500mA,属于LDO类型。或者TPS560430这样的同步降压换器,效率更高,适合更高电流需求。 还要考虑封装形式,用户是否需要SMD贴片,还是DIP插件。比如AMS1117有TO-252SOT-223封装,适合不同PCB设计。另外,是否需要低静态电流,这对电池供电的设备可能很重要。 然后需要参考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输入电压负载电流对功耗计算的重要性,这可能线性稳压器的选择有关,因为线性稳压器的功耗是压差乘以电流。而引用[2]中的元件列表,比如电解电容、电阻等,可能用户之前在做某个电路,需要兼容现有的设计,所以外围元件是否简单可能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引用[3]提到PWMA/D换触发,可能用户的应用涉及数字电路或微控制器,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纹波小的LDO可能更适合数字部分,而开关稳压器的噪声可能需要注意滤波。 接下来需要整理这些信息,给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帮助用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比如如果电流小,预算有限,用LDO;如果电流大,需要效率高,用开关稳压器。同时可能需要推荐具体型号,并给出典型应用电路,比如AMS1117需要输入输出电容,而开关稳压器需要电感二极管。 另外,用户可能对成本、效率、尺寸、复杂度有不同的优先级,需要分点说明。比如便携设备重视效率尺寸,工业设备可能更看重可靠性散热,而原型制作可能希望电路简单。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思考他们的需求,比如电流需求、效率要求、空间限制等,这样他们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芯片。</think>### 5V3.3V电压换芯片选型指南 #### 一、核心选型因素 1. **输出电流需求** - 低电流(<500mA):线性稳压器(LDO)更简单、低成本 - 高电流(>500mA):需选择开关稳压器以提高效率[^1] 2. **效率与功耗** - 线性稳压器效率:$\eta = \frac{V_{out}}{V_{in}} \times 100\%$(例如5V→3.3V时$\eta=66\%$) - 开关稳压器效率可达85%-95% 3. **电路复杂度** - 线性稳压器仅需输入/输出电容(如引用[2]中的C1/C2) - 开关稳压器需外接电感、二极管等 #### 二、推荐芯片方案 | 类型 | 典型型号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 **线性稳压器** | AMS1117-3.3 | 固定3.3V输出,最大1A电流 | 低功耗单片机系统 | | **低压差LDO** | HT7333 | 压差0.2V@40mA,SOT-89封装 | 电池供电设备 | | **开关稳压器** | LM2596-ADJ | 可调输出,3A电流能力 | 大功率外设驱动 | | **集成方案** | TI TPS560430 | 同步降压,6μA待机电流 | 高能效IoT设备 | #### 三、典型应用电路 **1. AMS1117-3.3基础电路** ```python 5V输入 → [C1 10μF] → AMS1117 → [C2 10μF] → 3.3V输出 ``` 需注意输入/输出电容布局(如引用[2]中C1/C2的选型) **2. 开关稳压器设计要点** $$ P_{diss} = (V_{in} - V_{out}) \times I_{load} $$ 建议预留20%功率余量[^1] #### 四、选型决策树 ``` 是否需要>500mA电流? ├─是 → 选择开关稳压器(如TPS54331) └─否 → 是否要求超低噪声? ├─是 → 选择LDO(如LT1763) └─否 → 标准线性稳压器(如AMS1117)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