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匿名内部类定义方式
new A() { // A 表示对象名
… // 内部类体
} ;
分号代表 创建匿名内部类的 引用表达式的 标识
使用前提:
- 必须继承一个父类 或者 实现一个接口,然后重写 父类或者接口里面的方法
匿名内部类,是直接使用 new,来生成一个对象的引用,当然这个引用是隐式的
由于匿名内部类没有名称,所以匿名内部类 使用默认构造方法,来生成匿名内部类的对象
在匿名内部类定义结束后,需要 加分号;标识
, 这个分号不代表定义内部类结束的标识
,而是代表 创建匿名内部类的引用表达式
的标识
说明:匿名内部类编译后,会产生以
外部类名$序号
为名称的 .class文件,序号以 1~n 排列,分别代表 1~n个 匿名内部类
2 注意事项
在使用 匿名内部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1 必须
继承一个类
或者实现一个接口
,但是,两者只能二选一
- 2 匿名内部类中
不能定义构造函数
- 3 匿名内部类中
不能存在
任何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
- 4
匿名内部类为局部内部类
,所以局部内部类的限制都适用于匿名内部类 - 5 匿名内部类不能是抽象的,它必须要实现继承的类或实现接口的所有抽象方法
3 使用的形参 必须为 final
public class OutClass{
public InnerClass getInnerClass(final int age,final String name){ // 使用的形参 必须为 final
// ... ...
}
}
为什么:
拷贝引用,为了避免引用值发生改变,例如被外部类的方法修改等,而导致内部类得到的值不一致,于是用final来让该引用不可改变
故如果定义了一个匿名内部类,并且希望它使用一个其外部定义的参数,那么编译器会要求该参数引用是final的
具体说明:
首先,在内部类编译成功后,它会产生一个 class文件,该 class文件与外部类,并不是同一个 class文件,仅仅只保留对外部类的引用
。当外部类传入的参数,需要被内部类调用的时候,从 Java程序的角度看,是直接被调用: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public void display(final String name,String age){
class InnerClass{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
从上面的代码看,好像 name参数应该是被内部类直接调用,其实不然。在java编译之后实际的操作如下:
public class OuterClass$InnerClass{
public InnerClass(String name,String age){
this.InnerClass$name = name;
this.InnerClass$age = age;
}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this.InnerClass$name+"----"+this.InnerClass$age);
}
}
所以,从上面的代码来看,内部类 并不是直接调用方法传递参数
,而是 利用自身的构造器,对传入的参数进行备份,自己内部的方法调用的实际上是自己的属性
,而不是外部方法传递进来的参数
在内部类中的属性
和 外部方法的参数
两者从外表上看是同一个东西,但实际上却不是,所以他们两者是可以任意变化的,也就是说在内部类中我对属性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到外部的形参,然而这从程序员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行的,毕竟站在程序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根本就是同一个,如果内部类该变了,而外部方法的形参却没有改变这是难以理解和不可接受的,所以为了保持参数的一致性,就规定使用 final来避免形参的不改变
4 实际应用
4.1 抽象方法应用
// 不使用匿名内部类来实现抽象方法
abstract class Person{
public abstract void eat();
}
class Child extends Person{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eat something");
}
}
public class Demo{
main(){
Person p = new Child();
p.eat();
}
}
运行结果:eat something
可以看到,我们用 Child继承了Person类,然后实现了Child的一个实例,将其向上转型为Person类的引用。但是,如果此处的Child类只使用一次
,那么将其编写为独立的一个类岂不是很麻烦?
// 匿名内部类的实现
abstract class Person{
public abstract void eat();
}
public class Demo{
Person p = new Person(){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eat something");
}
};
p.eat();
}
}
运行结果:eat something
4.2 使用在接口上
在 main()方法中,编写 匿名内部类 去除字符串中的 全部空格
编写 接口 IStringDeal
,在该接口中声明一个方法 filterBlankChar()
public interface IStringDeal{
public String filterBlankChar(); // 声明过滤字符串中空格的方法
}
匿名内部类,实现接口或者继承一个父类,需要 重写里面的方法
,所以无论里面有几个方法,都无所谓,把该重写的方法,都重写了,就可以
public class Anonymous{
main(){
final String sourceStr = "上海市 浦东新区 外滩 --- 金融大厦";
IStringDeal s = new IStringDeal(){ // 编写 匿名内部类
public String filterBlankChar(){
String convertStr = sourceStr;
convertStr = convertStr.replaceAll(" ","");
return convertStr;
}
};
System.out.println("源字符串:"+ sourceStr);
System.out.println("转换后的字符串:"+s.filterBlankChar());
}
}
运行结果:
上海市 浦东新区 外滩 --- 金融大厦
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滩---金融大厦
4.3 在多线程中的应用
匿名内部类最常用的情况就是,在多线程的实现上,因为要实现多线程,必须继承 Thread类
或是 实现 Runnable接口
Runnable是接口,Thread是类,实现方式不一样。
Runnable: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Thread t = new Thread(r
);
t.start();
Thread: Thread t = new Thread() {}
;
t.start();
具体实现:
// Thread类的匿名实现
class Demo{
main(){
Thread t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1;i<=5;i++){
System.out.println(i+"");
}
}
};
t.start();
}
}
运行结果: 1 2 3 4 5
// Runnable接口的 匿名内部类实现
class Demo{
main(){
Runnable r = 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 =1; i<=5;i++){
System.out.println(i+" ");
}
}
};
Thread t = new Thread(r);
t.start();
}
}
运行结果: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