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进程的栈区、堆区、数据区和代码区在内存中的映射

本文详细介绍了进程在内存中的布局,包括栈区、堆区、数据区和代码区的作用及特点。解释了函数调用时栈帧的变化过程及其内容,对比了栈与堆的区别。

转发:https://www.cnblogs.com/oc-bowen/p/5113475.html

一条进程的栈区、堆区、数据区和代码区在内存中的映射

一条进程的栈区、堆区、数据区和代码区在内存中的映射
    1>栈区:主要用来存放局部变量, 传递参数, 存放函数的返回地址。.esp 始终指向栈顶, 栈中的数据越多, esp的值越小。
    2>堆区:用于存放动态分配的对象, 当你使用 malloc和new 等进行分配时,所得到的空间就在堆中。动态分配得到的内存区域附带有分配信息, 所以你  能够 free和delete它们。
    3>数据区:全局,静态和常量是分配在数据区中的,数据区包括bss(未初始化数据区)和初始化数据区。
注意:
    1)堆向高内存地址生长;
    2)栈向低内存地址生长;
    3)堆和栈相向而生,堆和栈之间有个临界点,称为stkbrk。

1、一条进程在内存中的映射
    假设现在有一个程序,它的函数调用顺序如下:
    main(...) ->; func_1(...) ->; func_2(...) ->; func_3(...),即:主函数main调用函数func_1; 函数func_1调用函数func_2; 函数func_2调用函数func_3。
    当一个程序被操作系统调入内存运行, 其对应的进程在内存中的映射如下图所示:

 

 

注意:
    1>随着函数调用层数的增加,函数栈帧是一块块地向内存低地址方向延伸的;
    2>随着进程中函数调用层数的减少(即各函数调用的返回),栈帧会一块块地被遗弃而向内存的高址方向回缩;
    3>各函数的栈帧大小随着函数的性质的不同而不等, 由函数的局部变量的数目决定。
    4>未初始化数据区(BSS):用于存放程序的静态变量,这部分内存都是被初始化为零的;而初始化数据区用于存放可执行文件里的初始化数据。这两个区统称为数据区。
    5>Text(代码区):是个只读区,存放了程序的代码。任何尝试对该区的写操作会导致段违法出错。代码区是被多个运行该可执行文件的进程所共享的。   
    6>进程对内存的动态申请是发生在Heap(堆)里的。随着系统动态分配给进程的内存数量的增加,Heap(堆)有可能向高址或低址延伸, 这依赖于不同CPU的实现,但一般来说是向内存的高地址方向增长的。
    7>在未初始化数据区(BSS)或者Stack(栈区)的增长耗尽了系统分配给进程的自由内存的情况下,进程将会被阻塞, 重新被操作系统用更大的内存模块来调度运行。
    8>函数的栈帧:包含了函数的参数(至于被调用函数的参数是放在调用函数的栈帧还是被调用函数栈帧, 则依赖于不同系统的实现)。函数的栈帧中的局部变量以及恢复该函数的主调函数的栈帧(即前一个栈帧)所需要的数据, 包含了主调函数的下一条执行指令的地址。

2、  函数的栈帧
    函数调用时所建立的栈帧包含下面的信息:
    1)函数的返回地址。返回地址是存放在主调函数的栈帧还是被调用函数的栈帧里,取决于不同系统的实现;
    2)主调函数的栈帧信息, 即栈顶和栈底;
    3)为函数的局部变量分配的栈空间;
    4)为被调用函数的参数分配的空间取决于不同系统的实现。

注意:
    1>bss区(未初始化数据段):并不给该段的数据分配空间,仅仅是记录了数据所需空间的大小。
    2>data(初始化的数据段):为数据分配空间,数据保存在目标文件中。

 

A   静态数据区:内存在程序启动的时候才被分配,而且可能直到程序开始执行的时候才被初始化,如函数中的静态变量就是在程序第一次执行到定义该变量的代码时才被初始化。所分配的内存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如全局变量,static变量等。 
注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与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同时未被初始化的对象存储区可以通过void*来访问和操纵,程序结束后由系统自行释放。 


B   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C   栈区:存放自动变量。在执行函数时,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由编译器自动释放,超出其作用域外的操作没有定义。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分配的内存容量有限。栈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 


D   堆区(自由存储区):在运行的时候调用程序(如C中的malloc或C++中的new)分配内存,可以在任何时候决定分配内存及分配的大小,用户自己负责在何时释放内存(如用free或delete)。堆中的所有东西都是匿名的,这样不能按名字访问,而只能通过指针访问。

 

 

 

http://zqwt.012.blog.163.com/blog/static/120446842010113091137224/

 

 

栈和堆的区别

管理方式:

栈是由编译器进行管理,无需我们手动控制.

堆的释放工作由程序员进行管理,容易产生内存泄露.

申请大小:

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编译时就确定了大小.

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碎片问题:

栈是先进后出的队列,不会有内存块从栈中间弹出.

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性,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 ,使程序效率降低.

分配方式:

栈有2种分配方式:  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堆都是动态分配.

分配效率:

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

堆则是c/c++函数提供的,它的机制比较复杂.

<think>我们正在讨论C++程序内存布局中的代码区(也称为文本段或.text段)。根据引用[1][2][3],代码区内存之一,用于存放程序的执行代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功能与特点。 ###1. **功能**-**存储可执行指令**:代码区存放编译后的机器指令(二进制代码),这些指令直接由CPU执行。例如,函数体、控制语句(如循环条件分支)等都被转换为机器码存储在此域[^1][^2]。-**只读属性**:该域被操作系统标记为只读(通过内存保护机制),防止程序意外修改自身指令,确保代码安全性稳定性[^2][^3]。- **共享性**:多个相同进程(如同时运行同一程序的多个实例)可共享同一份代码区内容,减少内存占用(如系统库代码)[^1]。###2.**特点**- **静态分配**:代码区在程序加载时由操作系统分配,大小在编译后固定(除非涉及动态加载库)[^1][^3]。- **高效访问**:CPU通过程序计数器(PC寄存器)直接定位下一条指令地址,实现快速指令获取[^3]。- **与数据隔离**:代码区数据区(如全局)严格分离,符合哈佛架构思想(指令与数据分开存储),避免指令被篡改[^2]。-**位置固定**:通常位于内存低地址域(如`0x400000`),具体布局由操作系统链接器决定[^3]。###3.**实现机制**-**编译阶段**:编译器将源代码(如 `.cpp`文件)转换为目标文件(`.o`文件),其中代码部分放入`.text`段。-**链接阶段**:链接器合并所有目标文件的 `.text`段,生成最终可执行文件的代码区。- **加载阶段**:程序运行时,操作系统将可执行文件的代码区映射进程虚拟内存的固定地址,并设置只读权限[^1][^3]。 ###4. **示例说明**```cpp#include<iostream>void printMessage(){std::cout<< "Hello,Code Section!" <<std::endl;//此函数的机器码存储在代码区}intmain(){printMessage(); //调用函数时,CPU从代码区获取指令return0;}```-`printMessage``main`函数的编译后指令均存储在代码区。-字符串常量 `"Hello, CodeSection!"`存储在**常量**(引用[1]中的全局),而非代码区。 ###5. **与其他域对比**|域|存储内容|权限|管理方||-------------|--------------------------|--------|----------------|| **代码区**|机器指令|只读|操作系统||全局|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可读写|编译器/操作系统|||局部变量、函数参数|可读写|编译器|||动态分配的内存|可读写 |程序员|###总结代码区是C++程序内存布局的核心部分,负责安全高效地存储可执行指令。其只读性、共享性静态分配特性,保障了程序的稳定运行系统资源优化[^1][^2][^3]。§§相关问题§§1.代码区与常量存储有何别?2.如何防止代码区被恶意修改?3.动态链接库的代码如何加载到内存?4.代码区的大小在程序运行期间会变化吗?</think>### C++程序内存布局:代码区功能与特点详解 在C++程序的内存布局中,**代码区(Text Segment)** 是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与特点如下: --- #### 1. **核心功能** - **存储可执行指令** 存放编译后的机器指令(二进制代码),包括: - 所有函数体的实现代码 - 程序控制逻辑(如循环、条件分支) - 系统库函数的调用指令 - 类成员函数的实现[^1][^2] - **只读执行保护** 操作系统将该域标记为**只读+可执行**权限: ```plaintext 权限示例:r-x (读/执行,禁止写入) ``` 防止程序意外修改自身指令,确保代码安全性稳定性[^2][^3]。 --- #### 2. **关键特点** | 特性 | 说明 | |---------------------|----------------------------------------------------------------------| | **静态分配** | 在程序加载时由操作系统一次性分配,大小在编译后固定[^1] | | **地址空间位置** | 通常位于虚拟内存低地址(如 `0x400000`),与/隔离[^3] | | **共享性** | 多个进程实例可共享同一份代码(如动态库),减少内存占用[^2] | | **高效访问** | CPU通过程序计数器(PC)直接访问,无运行时分配开销[^3] | | **指令与数据分离** | 严格遵循冯·诺依曼架构,与数据存储(全局//)物理隔离[^1][^2] | --- #### 3. **底层实现机制** 1. **编译阶段** 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文件(`.o`),其中代码部分标记为 `.text` 段。 2. **链接阶段** 链接器合并所有目标文件的 `.text` 段,生成最终可执行文件的代码区布局。 3. **加载运行时** 操作系统加载器将可执行文件的代码段映射进程虚拟内存空间,并设置只读权限[^3]。 --- #### 4. **与其他域交互** ```cpp // 示例:函数调用时的内存交互 void exampleFunction() { // ← 函数指令存储在代码区 int localVar = 10; // ← 局部变量存储在 int* ptr = new int; // ← 动态内存分配在 static int counter; // ← 静态变量存储在全局 } ``` - **执行流程**:CPU从代码区获取指令 → 操作/数据 → 返回结果[^3] --- #### 5. **安全性与优化** - **防篡改机制** 尝试修改代码区(如通过指针写操作)会触发**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2] - **性能优势** - 指令预取:CPU缓存可预测性高的代码流 - 分支预测:优化控制逻辑的执行效率 - 共享库:减少物理内存重复加载[^1] --- ### 总结 代码区作为程序执行的基石,提供了**安全、高效、共享**的指令存储环境。其只读属性静态分配特性确保了程序的稳定运行,而与其他内存域的严格隔离则符合现代操作系统的安全设计原则[^1][^2][^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