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Web3.0的文章,总结了一些个人的理解:
Web3.0 通过区块链基础设施管理用户数据,重构用户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关系和交互,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应用的架构方式和交互模式。
Web 1.0 中,以浏览性的网站(只能看)为代表,如Baidu、搜狐、163等。
Web 2.0 中,以可读+可写的网站为代表,用户之间可以互动,但互联网平台仍然控制着用户数据和信息,如 微信、QQ、钉钉、B站、小红书、抖音等。
Web 3.0中、可读+可写+拥有。用户和互联网平台是独立存在的,可以拒绝填写身份信息,不需要同意任何隐私协议。用户可以通过数字密钥或钱包登录任何平台。
一、Web2 基础架构

前端代码中主要定义前端交互逻辑
后端代码主要处理请求的业务逻辑
数据库用于存储所有数据
当然还会有MQ、Redis等中间件
交互模式如下:

客户端->服务端->数据库->服务端->客户端
二、Web3 基础架构
-
前端保持与 Web2 应用程序相同
-
只改变后端处理和交互模式
-
前端与底层区块链网络交互
-
交互层发起事务并写入数据,在区块链上索引并读取数据

本文概述了Web3.0的概念,强调它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变用户与互联网平台的关系。从Web 1.0的浏览,到Web 2.0的互动,再到Web 3.0的用户所有权,解释了Web3.0中用户通过数字密钥和智能合约控制数据的模式。同时,介绍了Web3.0的基础设施,包括前端、智能合约、以太坊虚拟机和区块链,以及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和存储协议,如IPFS和Swarm。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323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