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faster-rcnn中训练时assert(boxes[:,2]>=boxes[:,0]).all()的问题

本文解决了Faster R-CNN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包括左上角坐标为0及标定区域溢出的问题,并提供了修改源代码的具体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训练数据时出错,所以查看网上的解决办法,办法很好的解决啦存在的问题,分享出来。

1、出现问题:训练faster rcnn时出现如下报错:

File "/py-faster-rcnn/tools/../lib/datasets/imdb.py", line 108, in append_flipped_images
    assert (boxes[:, 2] >= boxes[:, 0]).all()
AssertionError
2、问题分析:
检查自己数据发现,左上角坐标(x,y)可能为0,或标定区域溢出图片


而faster rcnn会对Xmin,Ymin,Xmax,Ymax进行减一操作

如果Xmin为0,减一后变为65535
问题解决
1、修改lib/datasets/imdb.py,append_flipped_images()函数
数据整理,在一行代码为 boxes[:, 2] = widths[i] - oldx1 - 1下加入代码:
for b in range(len(boxes)):
if boxes[b][2]< boxes[b][0]:
boxes[b][0] = 0
2、修改lib/datasets/pascal_voc.py,_load_pascal_annotation(,)函数
对Xmin,Ymin,Xmax,Ymax减一去掉,变为:

3、(可选,如果1和2可以解决问题,就没必要用3)修改lib/fast_rcnn/config.py,不使图片实现翻转,如下改为:
# Use horizontally-flipped images during training?
__C.TRAIN.USE_FLIPPED = False
问题解决
转载地址:http://blog.youkuaiyun.com/xzzppp/article/details/52036794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分析用户提供的这段代码片段,并解释其功能。用户提到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展开批次维度并收集真实框数据”。首先,我需要理解每一行代码的具体操作,以及它们在目标检测任务中的常见应用。 首先,代码第一行是`targets = targets.squeeze(0)`。squeeze(0)的作用是去除张量中维度为1的轴,这里指定了第0维。假设targets原本的形状是[1, N, ...],那么squeeze(0)之后变成[N, ...],即去除了批次维度。这说明该批次中可能只有一个样本,或者用户希望处理单个样本的数据。这一步可能是为了后续遍历每个目标对象更方便,因为批次维度可能在这里不需要。 接下来是循环`for obj, coords in zip(targets, targets_coords):`。这里同遍历targets和targets_coords,使用zip将两个可迭代对象组合。需要确认targets和targets_coords的结构。假设targets中的每个元素obj包含类别信息,而targets_coords中的每个元素coords对应的是边界框的坐标。 在循环体内,`cls = obj[1].item()`,这里从obj中获取索引为1的元素,并转换为Python标量。通常,在目标检测中,一个目标对象的标注可能包括边界框坐标和类别ID。例如,obj的结构可能是[类别ID, 其他属性...],或者可能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这里用户代码明确取索引1,所以需要明确数据格式。假设obj的结构中索引1对应类别ID,而索引0可能是其他信息,比如是否为物体的置信度?或者可能是坐标的某个部分?这可能需要查看数据准备部分的代码,但根据用户给出的注释,这里确实是获取类别ID。 然后,`true_boxes_coords.append(coords.tolist())`将coords转换为列表并添加到true_boxes_coords列表中。而`true_boxes_cls.append(cls)`则将类别ID添加到true_boxes_cls列表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targets_coords的每个元素coords应该对应一个目标的坐标信息,比如可能是[x_center, y_center, width, height]或者[x_min, y_min, x_max, y_max]等格式,具体取决于数据集的标注方式。 接下来需要考虑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点。例如,假设targets的批次维度确实为1,那么squeeze(0)是安全的。但如果批次中有多个样本,使用squeeze(0)会错误地去除第0维,导致数据混乱。因此,代码的健壮性依赖于输入数据的准确结构,可能需要添加断言或条件判断来确保批次维度为1。 另外,zip(targets, targets_coords)的使用是否正确?需要确认targets和targets_coords的长度是否一致,即每个目标对象是否有对应的坐标数据。如果两者的长度不同,zip会在较短的迭代器处停止,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因此,确保两者的元素一一对应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使用item()方法将张量转换为Python标量,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需要确保obj[1]确实是一个包含单个值的张量,否则会引发错误。例如,如果obj是包含多个元素的一维张量,那么索引1是存在的,但如果obj结构不同,可能需要调整索引值。 关于数据类型的处理,将coords转换为列表存储,可能会损失一些精度,特别是在使用浮点数坐标,但通常对于后续处理影响不大。如果后续需要重新转换为张量进行运算,可能需要考虑保留张量格式,不过这里用户的需求是收集真实框数据,可能用于评估或其他需要Python原生类型的操作。 总结来说,这段代码的功能是从处理过的目标数据中提取每个目标的类别ID和坐标信息,并分别存储到两个列表中,以便后续使用。常见应用场景包括模型训练后的评估阶段,计算mAP等指标需要真实框和预测框的信息,或者在可视化绘制真实框。 可能的改进点包括: 1. 添加对批次维度的检查,确保squeeze操作的安全性。 2. 增加错误处理,例如处理空目标或无效索引的情况。 3. 明确数据结构的文档或注释,说明obj中各索引的含义,避免混淆。 4. 考虑使用更高效的数据结构来存储结果,例如NumPy数组而非列表,尤其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 最后,需要验证示例代码的上下文是否完整,例如targets_coords是如何生成的,是否与targets同步处理,这些都会影响代码的正确性。如果targets_coords的结构与targets不完全匹配,可能会导致数据对应错误,进而影响后续的结果分析。</think>以下是对该代码段的详细解析: 一、代码功能说明 该代码段主要用于目标检测任务中处理标注数据的两个核心操作: 1. 去除输入数据的批次维度 2. 遍历提取每个目标的类别信息与边界框坐标 二、逐行代码解析 ```python # 去除批次维度(假设原始维度为[1, N, ...]) targets = targets.squeeze(0) # 处理后变为[N, ...]形状 ``` $ \text{数学表达:} \text{targets} \in \mathbb{R}^{1 \times N \times D} \xrightarrow{\text{squeeze}(0)} \mathbb{R}^{N \times D} $ ```python # 并行遍历目标属性与坐标数据 for obj, coords in zip(targets, targets_coords): # 提取类别ID(假设obj结构为[?, class_id, ...]) cls = obj[1].item() # 张量→Python标量转换 # 收集坐标和类别信息 true_boxes_coords.append(coords.tolist()) # 坐标转列表存储 true_boxes_cls.append(cls) # 记录类别ID ``` 三、典型数据结构示例 假设输入数据格式为: $$ \text{targets} = \begin{bmatrix} [0.9, 3, 0.5, 0.5, 0.2, 0.3] \\ [0.8, 1, 0.3, 0.4, 0.1, 0.2] \end{bmatrix} $$ 其中每行包含: [置信度, 类别ID, x_center, y_center, width, height] 四、关键注意事项 1. 维度匹配验证 ```python assert len(targets) == len(targets_coords), "目标数量与坐标数量不匹配" ``` 2. 数据类型检查 ```python # 验证目标数据格式 sample_obj = targets[0] assert isinstance(sample_obj, torch.Tensor), "输入应为张量格式" assert sample_obj.dim() == 1, "每个目标应为1维数据" ``` 3. 安全索引访问 ```python # 防止索引越界 CLASS_ID_INDEX = 1 if sample_obj.size(0) <= CLASS_ID_INDEX: raise ValueError("目标数据维度不足,无法获取类别ID") ``` 五、改进建议 1. 批量处理优化 ```python # 使用矢量化操作提升效率 true_boxes_cls = targets[:, CLASS_ID_INDEX].cpu().numpy().tolist() true_boxes_coords = [coords.tolist() for coords in targets_coords] ``` 2. 坐标格式转换 ```python # 转换坐标表示方式(示例) def xywh2xyxy(coords): x, y, w, h = coords return [x-w/2, y-h/2, x+w/2, y+h/2] true_boxes_coords = [xywh2xyxy(c) for c in targets_coords] ``` 3. 数据验证装饰器 ```python def validate_targets(func): def wrapper(targets, *args, **kwargs): if targets.dim() not in (2, 3): raise ValueError("输入维度应为2D或3D") return func(targets.squeeze(0), *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validate_targets def process_targets(targets): # 处理逻辑... ``` 六、典型应用场景 1. 模型评估阶段 ```python # 计算mAP需要真实框数据 from pycocotools.cocoeval import COCOeval coco_eval = COCOeval(coco_gt, coco_dt, 'bbox') coco_eval.evaluate() coco_eval.accumulate() ``` 2. 结果可视化 ```python import matplotlib.patches as patches def plot_boxes(image, coords_list, class_list): fig, ax = plt.subplots(1) ax.imshow(image) for coords, cls in zip(coords_list, class_list): x1, y1, x2, y2 = coords rect = patches.Rectangle((x1,y1), x2-x1, y2-y1, linewidth=2, edgecolor='r', facecolor='none') ax.add_patch(rect) ax.text(x1, y1, f'Class {cls}', color='white', backgroundcolor='r') ``` 七、常见问题排查 1. 维度错误 - 现象:`IndexError: dimension out of range` - 检查:`print(targets.shape)` 验证输入形状 2. 数据错位 - 现象:类别与坐标不匹配 - 调试:`print(list(zip(targets[:3], targets_coords[:3])))` 3. 类型错误 - 现象:`AttributeError: 'numpy.ndarray'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item'` - 解决:`cls = int(obj[1])` 强制类型转换 该代码段在目标检测pipeline中承担关键数据转换角色,正确实现可确保后续评估指标计算的准确性。建议结合具体框架(如YOLO、Faster R-CNN)的标注格式进行调整优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