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主要讲述AIDL作用以及如何快速上手AIDL项目
简介
A [android]
I [Interface]
D [Definition]
L [Language]
Android接口定义语言。
作用:方便系统为我们生成代码从而实现跨进程通讯,仅此而已。(玉刚老师如是说也),也就是说这个AIDL就只是一个快速跨进程通讯的工具。
快速上手
本篇文章意在快速实现AIDL项目,更多详细内容下篇继续阐述。
- 在服务端创建AIDL文件,用来声明java Bean以及传输调用的接口。【声明文件】
- 在服务端创建Service并且实现上面的接口。【创建服务】
- 客户端绑定Service。【绑定服务】
- 客户端调用服务端接口。【跨进程调用】
服务端
创建服务端项目
首先我们在app/src/main 目录下创建AIDL文件夹。
创建载体MessageBean
首先我们在这个AIDL文件夹里创建用来传输的java Bean对象(包名并不重要),并且实现Parcelable
接口(建议使用Parcelable插件),因为进程间通讯需要将该对象转化为字节序列,用于传输或者存储。(传递的载体)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创建AIDL文件MessageBean.AIDL
因为AIDL这个语言的规范就是aidl文件,所以我们必须将MessageBean
转为aidl文件,供其它aidl的调用与交互。就这么简单,一个文件里面两行代码。(这个文件要与java Bean放置同一包下)
- 1
- 2
- 文件类型:用AIDL书写的文件的后缀是 .aidl,而不是 .java。
-
数据类型:AIDL默认支持一些数据类型,在使用这些数据类型的时候是不需要导包的,但是除了这些类型之外的数据类型,在使用之前必须导包,就算目标文件与当前正在编写的 .aidl 文件在同一个包下——在 Java 中,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导包的。比如,现在我们编写了两个文件,一个叫做
IDemandManager.java
,另一个叫做IDemandManager.aidl
,它们都在qdx.aidlserver
包下 ,现在我们需要在 .aidl 文件里使用MessageBean
对象,那么我们就必须在 .aidl 文件里面写上 import qdx.aidlserver.MessageBean; 哪怕 .java 文件和 .aidl 文件就在一个包下。 -
默认支持的数据类型
Java中的八种基本数据类型( byte,short(不支持short,编译不通过),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char)
String 和 CharSequence类型
List : List中的所有元素必须是AIDL支持的类型之一,里面的每个元素都必须能够被AIDL支持
Map : Map中的所有元素必须是AIDL支持的类型之一,包括key和value
Parcelabel : 所有实现了Parcelabel 接口的对象
AILD : 所有的AIDL接口本身也可以在AIDL文件中使用
创建AIDL文件IDemandManager.AIDL
我们创建IDemandManager
接口用来实现传递方法。
另外方法内如果有传输载体,就必须指明定向tag(in,out,inout)
- in : 客户端数据对象流向服务端,并且服务端对该数据对象的修改不会影响到客户端。
- out : 数据对象由服务端流向客户端,(客户端传递的数据对象此时服务端收到的对象内容为空,服务端可以对该数据对象修改,并传给客户端)
- inout : 以上两种数据流向的结合体。(但是不建议用此tag,会增加开销)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埋坑与完善
该篇文章内容不多,但是处处皆是精华,尤其是以下3条建议,以防引起惨案。
1. xxx.aidl 中不能存在同方法名不同参数的方法。
2. xxx.aidl 中实体类必须要有指定的tag。
3. 在Android Studio里写完aidl文件还需要在build.gradle文件中android{}方法内添加aidl路径。
- 1
- 2
- 3
- 4
- 5
创建Service
最后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服务,用来处理客户端发来的请求,或者是定时推信息到客户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最后我们在清单文件中注册服务
action 为服务名称,客户端可以通过此(com.tengxun.aidl)隐式启动该服务。
在魅族的手机上,系统禁止了隐式方法启动服务的权限,所以务必在手机管家/权限管理/ 中,开启该项目的自启权限。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客户端
创建客户端项目
拷贝AIDL文件夹
将服务端创建的aidl文件夹拷贝至客户端app/src/main 目录下,并且在gradle.build中关联aidl路径。
- 1
- 2
- 3
- 4
- 5
开启服务
- 1
- 2
- 3
- 4
关联对象,调用方法
服务绑定成功之后,我们将服务端的IDemandManager.Stub
对象,通过asInterface
转化成为我们客户端需要的AIDL接口类型对象,并且这种转化过程是区分进程的(下篇详细叙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至此我们就可以通过AIDL来进行跨进程通讯了。
附加技能(定时推送消息)
上面的步骤已经可以实现正常的跨进程通讯了,这时候如果我们想服务端项目想要定时推送消息到客户端项目,那么跨进程中如何完成呢?
——————使用观察者模式(多个回调方法的集合)——————
服务端项目(推送消息)
与通常的回调方法差不多,首先我们在AIDL文件夹里创建回调接口IDemandListener.aidl
但是这里的定向tag要稍加注意,可能有些童鞋觉得我们在服务端里给客户端发消息,照理不应该是设置out标记吗?
其实所谓的“服务端”和”客户端”在Binder通讯中是相对的,因为我们在客户端项目中拷贝了aidl文件,所以我们客户端项目其实不仅可以发送消息,充当”Client”
,同时我们也可以收到服务端项目推送的消息,从而升级为”Server”,这个功能依赖于AIDL的Stub和Proxy……(更多见下篇)
所以服务端onDemandReceiver
推送消息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Clien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同时我们在IDemandManager.aidl
文件中,加上绑定/解绑监听方法
- 1
- 2
- 3
最后Clean Project,在IDemandManager.Stub
中多处绑定/解绑两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那么,关键的步骤来了,我们通常使用List<IDemandListener>
来存放监听接口集合
但是!
由于跨进程传输客户端的同一对象会在服务端生成不同的对象!
上面这句话说明跨进程通讯的过程中,这个传递的对象载体并不是像寄快递一样,从客户端传给服务端。而是经过中间人狸猫换太子的一些手段传递的。
不过传递过程中间人(binder)对象都是同一个,所以Android通过这个特性提供RemoteCallbackList,让我们用来存储监听接口集合。
这个RemoteCallbackList内部自动实现了线程同步的功能,而且它的本质是一个ArrayMap
,所以我们用它来绑定/解绑时,不需要做额外的线程同步操作。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最后,我们通过Handler来进行定时发送消息。(handler并不能精准的做定时任务,因为handler在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会有时间损耗)
另外我们需要通过beginBroadcast()来获取RemoteCallbackList中元素的个数,同时beginBroadcast()和finishBroadcast()必须要配对使用,哪怕仅仅只是获取一下这个集合的元素个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客户端项目(接收定时推送)
在我们创建的客户端项目就不用过多的处理了,创建IDemandListener.Stub
(此时我们这个客户端项目相对推送过程而言是”Server”),并且将它加入至demandManager
即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继上一篇AIDL的简单介绍,相信应该对AIDL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这一篇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AIDL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个跨进程操作,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跟着笔者的思路,慢慢拨开笼罩在AIDL上的谜团。
概要
先用上图整体描述这个AIDL从客户端(Client)发起请求至服务端(Server)相应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看出整体的核心就是 Binder
解剖
asInterface
用于将服务端的Binder对象转换成客户端所需的AIDL接口类型的对象,这种转换过程是区分进程的【如果客户端和服务端位于同一进程,那么此方法返回的就是服务端的Stub对象本身,否则返回的是系统封装后的Stub.proxy对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在ServiceConnection
绑定服务的方法里,我们通过IDemandManager.Stub.asInterface(service)
方法获得IDemandManager
对象,我们跟着asInterface
步伐看看里面有什么名堂。
PS : onServiceConnected
方法的(IBinder)service参数在ActivityThread创建,他们之间还会扯出ActivityManagerService,ManagerService等,有兴趣的可以通过Activity 的启动过程加深功力,深入了解。
从上图的类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IDemandManager.aidl文件通过编译成为一个接口类,而这个类最核心的成员是Stub类和Stub的内部代理类Proxy。
顺着asInterface
方法,结合上面对该方法的描述,可以看出通过DESCRIPTOR
标识判断
如果是同一进程,那么就返回Stub对象本身(obj.queryLocalInterface(DESCRIPTOR)
),否则如果是跨进程则返回Stub的代理内部类Proxy。
也就是说这个asInterface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远程接口具备的能力(有什么方法可以调用),在我们项目里,asInterface
的能力就是get/setDemand和注册/解绑监听接口。
asBinder
紧接着asInterface
,我们看到一个简洁的方法asBinder
顾名思义,asBinder用于返回当前Binder对象。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 6
- 7
根据代码我们可以追溯到,proxy的这个mRemote就是绑定服务(bindService)时候
由IDemandManager.Stub.asInterface(binder);
传入的IBinder
对象。
这个Binder对象具有跨进程能力,在Stub类里面(也就是本进程)直接就是Binder本地对象,在Proxy类里面返回的是远程代理对象(Binder代理对象)。[所以跨进程的谜团,会随着对Binder的分析和研究,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因为我们这个编译生成的IDemandManager
接口继承了android.os.IInterface
接口,所以我们先分析IInterface
接口。
- 1
IInterface
而这个IInterface
接口就只声明了一个方法,但是Stub和Proxy都分别间接的实现了该接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Binder接口的基类。 定义新接口时,
你必须实现IInterface接口。检索与此界面关联的Binder对象。
你必须使用它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转换
这样代理对象才可以返回正确的结果。
从上面的系统注释中我们可以理解出:
- 要声明(或者是手动diy创建)AIDL性质的接口,就要继承
IInterface
- 代表远程server对象具有的能力,具体是由
Binder
表达出这个能力。
DESCRIPTOR
- 1
Binder的唯一标识,一般用当前Binder的类名表示。
onTransact(服务端接收)
我们发现IDemandManager
接口,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方法,看完了asInterface
和asBinder
方法,我们再来分析onTransact
方法。
onTransact
方法运行在服务端中的Binder线程池中
客户端发起跨进程请求时,远程请求会通过系统底层封装后交给此方法来处理。
如果此方法返回false,那么客户端的请求就会失败。
- code : 确定客户端请求的目标方法是什么。(项目中的getDemand或者是setDemandIn方法)
- data : 如果目标方法有参数的话,就从data取出目标方法所需的参数。
- reply : 当目标方法执行完毕后,如果目标方法有返回值,就向reply中写入返回值。
- flag : Additional operation flags. Either 0 for a normal RPC, or FLAG_ONEWAY for a one-way RPC.(暂时还没有发现用处,先标记上英文注释)
也就是说,这个onTransact
方法就是服务端处理的核心,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并且通过客户端携带的参数,执行完服务端的方法,返回结果。下面通过系统生成的代码,我们简要的分析一下onTransact
方法里我们项目写的setDemandIn
和setDemandOut
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此段代码并没有多少玄机,就是负责数据的读写,以及结果的返回。
但是有一个知识点可以在此验证,就是定向tag的作用,上面的方法定向tag分别是in和out,上篇文章介绍定向tag的作用就是跨进程中数据的流向,setDemandIn
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读取了客户端传递过来的数据参数data,即客户端->服务端。out方法可以同理自行分析。AIDL中的in,out,inout分析
transact(客户端调用)
分析完了Stub,就剩下Stub的内部代理类Proxy
惊奇的发现Proxy类主要是用来方法调用,也就是用来客户端的跨进程调用。
transact
方法运行在客户端,首先它创建该方法所需要的输入型Parcel对象_data、输出型Parcel对象_reply;
接着调用绑定服务传来的IBinder对象的transact方法来发起远程过程调用(RPC)请求,同时当前线程挂起;
然后服务端的onTransact
方法会被调用,直到RPC过程返回后,当前线程继续执行,并从_reply中取出RPC过程的返回结果,也就是返回_reply中的数据。
我们看到获得Parcel
的方法为Parcel.obtain()
,按照套路这个应该就是从Parcel
池中获取该对象,减少创建对象的开支,跟进方法我们可以看得的确是创建了一个POOL_SIZE
为6的池用来获取Parcel
对象。
所以在跨进程通讯中Parcel是通讯的基本单元,传递载体。
而这个transact
方法是一个本地方法,在native层中实现,功力不足,点到为止。
分析到了这里,感觉顿悟了许多,再一次引用开头概述的图片来看大概,整体的思路便浮在脑海中。so 哒死内~
总结
通过对AIDL的分析,我们发现原来这一切围绕着Binder有序的展开
AIDL通过Stub类用来接收并处理数据,Proxy代理类用来发送数据,而这两个类也只是通过对Binder的处理和调用,下一篇我们将深入摸清这个Binder究竟为何物,能够轻松游走于跨进程之中。
所以所谓的服务端和客户端,我们拆开看之后发现原来竟是不同类的处理
Stub充当服务端角色,持有Binder实体(本地对象)。
- 获取客户端传过来的数据,根据方法 ID 执行相应操作。
- 将传过来的数据取出来,调用本地写好的对应方法。
- 将需要回传的数据写入 reply 流,传回客户端。
Proxy代理类充当客户端角色,持有Binder引用(句柄)。
- 生成 _data 和 _reply 数据流,并向 _data 中存入客户端的数据。
- 通过 transact() 方法将它们传递给服务端,并请求服务端调用指定方法。
- 接收 _reply 数据流,并从中取出服务端传回来的数据。
而且所谓的服务端和客户端都是相对而言的,服务端不仅可以接收和处理消息,而且可以定时往客户端发送数据,与此同时服务端使用Proxy类跨进程调用,相当于充当了”Client”。
并且有一点要理解是,跨进程通讯的时候,传递的数据对象并不是从进程A原原本本的发给进程B。库克说要送你苹果,而你收到的iphone X就真的是美国生产的吗?不,它也可能是made in China.
终上所述,AIDl这个工具就已经分析结束,如果文中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如果有什么更好的见解也可以留言,最终的目标都是共同进步。有兴趣的可以继续看Android Binder之应用层总结与分析。
AIDL文章借鉴(上)
AIDL文章借鉴(下)
最后感谢《Android 开发艺术探索》专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