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下flask设计请求钩子的作用是什么,其实请求钩子就是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设施的功能。其实和scrapy,django中的中间件有点相似之处。请求钩子的设计能够很有效的提高代码的质量,以及实现一些很好的应用场景。
falsk有以下几种钩子
1.before_first_request: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运行。
应用场景:比如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连接只需一次。第一次请求的时候就建立数据库的链接。
#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运行. 应用场景: 比如连接数据库操作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
print 'before_first_request'
2.before_request:在每次请求前运行。
应用场景:比如对数据做效验. 如果数据有问题, 可以直接返回. 就不会再去执行对应的视图函数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print 'before_request'
# return 'hehe'
3.after_request: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在每次请求后运行。
应用场景: 比如拼接响应头信息. 让所有json.dumps()的数据, 统一增加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json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print 'after_request'
response.headers['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return response
4.teardown_request:在每次请求后运行,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
@app.teardown_request
def teardown_request(e):
print 'teardown_request %s'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