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设计模式》&《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读书笔记)
一、前言
策略策略,就是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想出的解决办法。那么本着方法总比困难多的原则,解决某一个问题(实现某一个功能)就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算法)。而我们一般在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使用if-else或者switch-case方式。
二、定义
策略模式(Strategy):它定义了算法家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
(注意几个词语——家族、封装、替换)
策略模式的优点
- 简化了单元测试
- 有助于析取出算法中的公共功能
三、UML图
三、使用场景
- 同一类型问题的多种处理方式,仅仅是具体行为有差别时;
- 需要安全的封装多种同一类型的操作时;
- 出现同一抽象类有多个子类,而又需要使用if-else或者switch语句来选择具体子类时
四、策略模式的简单实现
1. 定义抽象接口来计算价格
public interface ICalcuateStrategy {
/**
* 按距离来计算价格
* @param km
* @return
*/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public class BusStrategy implements ICalcuateStrategy {
/**
* 北京公交,十公里内一元钱,超过十公里之后每加一元可乘5公里
*
* @param km
* @return
*/
@Override
public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超过十公里的总距离
int extraTotal = km - 10;
//超过的距离是5公里的倍数
int extraFactor = extraTotal / 5;
//超过的距离对5公里取余
int fraction = extraTotal % 5;
//价格计算
int price = 1 + extraFactor * 1;
return fraction > 0 ? ++price : price;
}
}
3. 地铁策略public class SubwayStrategy implements ICalcuateStrategy {
/**
* 计算地铁策略的价格
* @param km
* @return
*/
@Override
public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if (km <= 6) {
return 3;
} else if (km > 6 && km <= 12) {
return 4;
} else if (km > 12 && km <= 22) {
return 5;
} else if (km > 22 && km <= 32) {
return 6;
}
return 7;
}
}
4.Context角色
public class TranficCalculato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anfic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TranficCalculator();
//设置计算策略
calculator.setmStrategy(new BusStrategy());
//计算价格
System.out.println("公交车乘16公里的价格:" + calculator.calculatePrice(16));
}
ICalcuateStrategy mStrategy;
public void setmStrategy(ICalcuateStrategy mStrategy) {
this.mStrategy = mStrategy;
}
public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return mStrategy.calculatePrice(km);
}
}
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无尽的if-else语句出现,结构清晰。同样在隐藏实现的同时,实现了很强的扩展性。你可以直接新建一个TaxiStrategy或PlaneStrategy等。关键点:建立抽象。
四、写在最后的话
策略模式解析
策略模式是一种定义了一系列算法的方法,从概念上来看,所有这些算法完成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只是实现不同,它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调用所有的算法,减少了各种算法类与使用算法类之间的耦合。
策略模式就是用来封装算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