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B中文考试当中,为了考察学生对自选作品的理解,会专门考察作品比较题。中文A文学与语言SL大纲上也规定,至少选读两部自选作品,在2017年的真题考试当中,就有一题是考察两部作品比较的,那么这类题如何拿高分,选择作品就是关键了。
我们来看看这类题是怎么考察的:
回答下列任何一个讨论题。你的回答必须以课程第三部分选修的两部文学作品为基础。如果没有根据这两部作品进行讨论,就不能得到高分。回答中应阐明你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和相关背景来阅读理解每一部文学作品的。
由题干我们可知,这种题需要对两类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你所选择的两部作品一定有一个共同特点来进行考察,所以我们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一通乱读,这样的话,就算你读了很多的作品,考试的时候仍然没有系统的答题材料。
根据以往真题的考察题型要求,我们可以从现当代文学作品当中做选择,例如:
01
选择相同流派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有共通之处的。
02
选择流派不同,但有着共同社会背景的作家,他们也会写出有共同议题的作品。
03
选择同一议题不同时代的作者作品。根据时代的发展,作家们也会对一个相同的主题做反思,这样就会对同一主题有一个递进式的理解。这样分析有利于我们选择选修作品,更有针对性地答题。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和答题习惯,对以上方式做选择。
我们可以分析一道真题来感受一下第二种选择的答题方式。
请以你选修的两部文学作品为基础,论述作者如何刻画城市生活的不同面貌,以及其作用。(2017)
以这个真题为例,三十年代例如茅盾、老舍、沈从文等作家都对都市和乡村生活做过描写。他们有相同的主题,但是笔下展现了不同的风貌,像这样的作品就很好答题。同为城市主题,茅盾和新感觉派表现都市的写作方法就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视角来分析:
1相同点

IB中文考试中,作品比较题是考察学生对自选作品理解的关键。选择具有共同特点的两部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如相同流派、相似社会背景或同一议题的不同时代作品。答题时要展示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和背景理解每部作品,并对比其异同。以2017年真题为例,分析了如何刻画城市生活的不同面貌,推荐《中国现代文学30年》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为比较阅读的参考书目。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6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