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
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是设计模式原则之一,倡导实体应当对扩展开发,对修改关闭。
意思是说,你想要扩展或者修改已写好代码的功能,可以往里面加入新的代码,但不允许修改修改以前已经写好的代码。
高耦合将会导致,拓展功能时,不得不修改以前的代码。
比如
public class Service {
Dao dao = new JpaDao();
void service(){
//使用dao进行一系列持久层操作
}
}
起初我们使用JPA作为ORM,将数据库操作都封装在JpaDao里面,通过new来创建JpaDao实例。如果要把JPA改成Mybatis,就需要逐个去修改用到JpaDao的Service类。这就是Service和Dao的紧耦合导致违反开闭原则。
为什么会紧耦合?是因为Service中直接new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对象。
new操作本身就是一个耦合操作
引入工厂类
想要解耦,就得去掉new,但是要创建对象就必须得new。所以我们将new换个地方,创建一个工厂类。
public class DaoFactory {
public static Dao getDao() {
return new JpaDao();
}
}
public class Service {
Dao dao = DaoFactory.getDao();
void service(){
//使用dao进行一系列持久层操作
}
}
这样的好处就是,后续不管更换什么持久层框架,只需要改工厂类里的代码一个地方就好。
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解决,还是违反了开闭原则。因为到时候还是得改DaoFactory的代码。
如何才能不改代码修改实现方法?可以将类名写在配置文件,通过反射创建对象。这样就把耦合从代码提到了配置文件。
dao=com.example.demo.pattern.factory.JpaDao
public class DaoFactory {
public static Dao getDao() {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load(DaoFactory.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AsStream(“config.properties”));
Class<?> dao = Class.forName((String) properties.get("dao"));
return (Dao) dao.newInstance();
}
}
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又叫静态工厂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静态方法获取实例。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static <R,P> R getInstance(P type){
//根据传入的type不同做if else判断返回不同类型的对象。
}
}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static <R,P> R getInstance01(){
//创建一种类型的对象
}
public static <R,P> R getInstance02(){
//创建另一种类型的对象
}
}
也可以不定义为静态方法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R,P> R getInstance(P type){
//根据传入的type不同做if else判断返回不同类型的对象。
}
}
这种方式又叫实例工厂模式。去静态工厂模式区别在于,静态方法的调用不用创建实例对象。但是静态方法可以继承,但是不能重写,没有重写就不能实现多态的特性。所以静态工厂模式无法通过继承动态改变创建对象的行为。
优缺点
- 优点:一定程度上实现解耦,这种解耦的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解耦。其实所有创建型的设计模式都有这个特点。
- 缺点:不符合开闭原则。静态工厂模式的本质在于,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名,入参)传入一个参数,做if判断,达到返回不同对象的目的。因此,要加入新的类型,就不得不修改原来的代码,违反开闭原则。上面说的反射+配置文件的方法,也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静态工厂模式不属于GOF23体系。
工厂方法模式
静态工厂模式之所以违反开闭原则,是因为它把所有相关对象的创建都集中在一个工厂类了。所以没新增一个对象都要修改这个工厂类。
如果给每个对象写一个自己的工厂类呢?
工厂方法模式,是在静态工厂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将工厂类设计为抽象类或者接口,不同产品实现自己的工厂实体类。创建对象时,只需要提供对应的产品类和该产品的工厂类即可,不需要知道内部过程。
interface DaoFactory{
Dao getDao();
}
class JpaDaoFactory implements DaoFactory{
public Dao getDao() {
return new JpaDao();
}
}
class MybatisDaoFactory implements DaoFactory{
public Dao getDao() {
return new MybatisDao();
}
}
然后创建Service类时,将具体的工厂类传入,利用多态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持久层的切换。
public class Service {
private Dao dao;
public Service(DaoFactory daoFactory) {
dao = DaoFactory.getDao();
}
void service() {
//使用dao进行一系列持久层操作
}
}
优缺点
- 优点:符合开闭原则。当有新的持久层实现时,只需要实现DaoFactory接口的getDao()方法即可,不改动原有代码。
- 优点2:符合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倡导我们面向接口编程,不要面向现实编程。比如上面例子中,和业务类Service耦合的是最高层接口DaoFactory,而底层实现是用的时候才决定的。
- 缺点:如果产品的类型非常多,并且这些产品联系紧密,完全可以一起创建,但是你还是得给每一个产品写一个工厂类,非常繁琐。
比如要创建一个手枪产品,同时又得创建子弹产品。如果用工厂方法模式,得写一个手枪和子弹的公共工厂接口,两个工厂实现类,如果有其他配套,还得写新的实现类,如果要生产另一种手枪B,工厂实现类会成倍增长。

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在GOF23中是单独的模式。抽象工厂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工厂方法的问题。
工厂方法模式创建的对象,归根结底都是同一类对象。
上面的JpaDao是一类对象,MybatisDao是一类对象。而在手枪的例子中,手枪A、手枪B各自的一系列产品,是一类对象,叫产品族。抽象工厂模式就是为了创建一系列以产品族为单位的对象。
我们将一种武器的手枪、子弹等包装为一个工厂类,就能大大减少工厂类的数量。

public interface Weapen {}
interface Gun extends Weapen{}
interface Bullet textends Weapen {}
public class GunA implements Gun {}
public class BulletA implements Bulle {}
public class GunB implements Gun {}
public class BulletB implements Bulle {}
//顶层武器工厂
public interface WeapenFactory{
Gun getGun() ;
Bullet getBullet();
}
//武器A实现类
public class WeapanAFactoryImpl implements WeapenFactory {
public GunA getGun() {
return new GunA();
}
public BulletA getBullet() {
return new BulletA();
}
}
//武器B实现类
public class WeapanBFactoryImpl implements WeapenFactory {
public GunB getGun() {
return new GunB();
}
public BulletB getBullet() {
return new BulletB();
}
}
抽象工厂与工厂方法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升级。如果不涉及子弹,不涉及产品族,抽象工厂与工厂方法一模一样。

工厂模式的应用
工厂模式应用很广泛。
- JDK的Calendar,构造器是protected的,获取对象需要通过getInstance()方法,这个方法就采用了静态工厂模式,通过调用createCalendar()方法,传入的两个参数TimeZone(时区)和Local(区域),创建需要的对象。
private static Calendar createCalendar(TimeZone zone, Locale aLocale) {
//省略大量无关代码
Calendar cal = null;
if (aLocale.hasExtensions()) {
String caltype = aLocale.getUnicodeLocaleType("ca");
if (caltype != null) {
switch (caltype) {
case "buddhist":
cal = new BuddhistCalendar(zone, aLocale);
break;
case "japanese":
cal = new JapaneseImperialCalendar(zone, aLocale);
break;
case "gregory":
cal = new GregorianCalendar(zone, aLocale);
break;
}
}
}
if (cal == null) {
if (aLocale.getLanguage() == "th" && aLocale.getCountry() == "TH") {
cal = new BuddhistCalendar(zone, aLocale);
} else if (aLocale.getVariant() == "JP" && aLocale.getLanguage() == "ja"
&& aLocale.getCountry() == "JP") {
cal = new JapaneseImperialCalendar(zone, aLocale);
} else {
cal = new GregorianCalendar(zone, aLocale);
}
}
return cal;
}
- Spring中有个FactoryBean接口,用来指定其实现类为一个具体的工厂类,以创建特定类型的对象。
比如ThreadPoolExecutorFactoryBean就是创建返回一个线程池对象;ProxyFactoryBean用来创建一个代理对象,就是典型的工厂方法模式的实现。
public class ThreadPoolExecutorFactoryBean extends ExecutorConfigurationSupport
implements FactoryBean<ExecutorService>, InitializingBean, DisposableBean {
//...
@Override
protected ExecutorService initializeExecutor(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BlockingQueue<Runnable> queue = createQueue(this.queueCapacity);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createExecutor(this.corePoolSize, this.maxPoolSize,
this.keepAliveSeconds, queue,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if (this.allowCoreThreadTimeOut) {
executor.allowCoreThreadTimeOut(true);
}
// Wrap executor with an unconfigurable decorator.
this.exposedExecutor = (this.exposeUnconfigurableExecutor ?
Executors.unconfigurableExecutorService(executor) : executor);
return executor;
}
protected ThreadPoolExecutor createExecutor(
int corePoolSize, int maxPoolSize, int keepAliveSeconds, BlockingQueue<Runnable> 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return new ThreadPoolExecutor(corePoolSize, maxPoolSize,
keepAliveSeconds, TimeUnit.SECONDS, queue,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
- Mybaties的SqlSessionFactory。
本文介绍了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模式,包括开闭原则、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通过静态方法创建实例,但违反了开闭原则;工厂方法模式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实现,符合开闭原则;抽象工厂模式则用于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文章还探讨了这些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在JDK和Spring框架中的应用实例。
954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