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_ in range(10)的作用和python的range()函数

该文章已生成可运行项目,

python中for _ in range(10) 与 for i in range(10):

for _ in range(n) 一般仅仅用于循环n次,不用设置变量,用 _ 指代临时变量,只在这个语句中使用一次。
在循环中两者的作用相似。

例如:
i = 1
for _ in range(10):

  •    		    i=i+1
    

print(i)
输出结果为:1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hon中的range()函数

range() 函数可创建一个整数列表,通常用在 for 循环中。

函数语法

range(start, stop, step)

参数说明

  • start: 计数从 start 开始,可以省略,默认是从 0 开始。例如 range(10) 等价于range(0,10);
  • stop: 计数到 stop 结束,但不包括 stop,即计数范围是从start到stop-1。例如:range(0, 5) 是[0, 1, 2, 3, 4]没有5
  • step:步长,可以省略,默认为1。例如:range(0, 10) 等价于 range(0, 10, 1)

实际案例

>>>range(10)        # 从 0 开始到 10结束
[0, 1, 2, 3, 4, 5, 6, 7, 8, 9]
>>> range(1, 11)     # 从 1 开始到 11结束
[1, 2, 3, 4, 5, 6, 7, 8, 9, 10]
>>> range(0, 30, 5)  # 步长为 5
[0, 5, 10, 15, 20, 25]
>>> range(0, 10, 3)  # 步长为 3
[0, 3, 6, 9]
>>> range(0, -10, -1) # 负数
[0, -1, -2, -3, -4, -5, -6, -7, -8, -9]
>>> range(0)
[]
>>> range(1, 0)
[]

以下是 range 在 for 中的使用,循环出runoob 的每个字母:
>>>x = 'runoob'
>>> for i in range(len(x)) :
...     print(x[i])
... 
r
u
n
o
o
b
>>>

Python3.x 中 range() 函数返回的结果是一个整数序列的对象,而不是列表。
type(range(10))
<class ‘range’>
输入 help(range) 时会看到:
Return an object…
则不是列表,但是可以利用 list 函数返回列表,即:
list(range(10))
[0, 1, 2, 3, 4, 5, 6, 7, 8, 9]

本文章已经生成可运行项目
<think> 我们首先理解用户的问题:用户想了解 Python 中 `for _ in range(10):` 的含义用法,并希望结合之前提供的 `hex2arr` 函数的上下文来讨论其在相关编程场景中的应用。 ### 1. `for _ in range(10)` 的基本含义 在 Python 中,`for _ in range(10)` 是一个循环结构,其含义是:**循环执行 10 次**。其中: - `range(10)` 生成一个从 0 到 9 的整数序列(共 10 个元素) - 下划线 `_` 作为循环变量,表示不关心该变量的具体值(仅作为占位符) 这种写法常用于**只需重复执行、无需使用循环计数器**的场景,例如: ```python for _ in range(5): print("Hello") # 打印 5 次 "Hello" ``` ### 2. 与 `hex2arr` 函数的关联分析 回顾之前讨论的 `hex2arr` 函数: ```python def hex2arr(input_data): dataInByteStr = "{0:0{1}x}".format(input_data, 8) # 格式化为 8 字符十六进制字符串 dataInByte = [int(dataInByteStr[i:i + 2], 16) for i in range(0, 8, 2)] # 每 2 字符分割转换 return dataInByte ``` 在函数的列表推导式中使用了 `range(0, 8, 2)`: - 该循环**需要**使用循环计数器 `i`(用于字符串切片) - 因此不能使用 `_` 占位符(因为需访问索引位置) ### 3. 在设备通信协议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考虑一个设备控制协议需要**连续发送 10 次相同命令**的场景(例如抗干扰重试): ```python def send_command(cmd_hex): data_bytes = hex2arr(cmd_hex) # 转换为 4 字节数组 # 假设 device.write 是实际发送函数 device.write(data_bytes) # 重复发送 10 次 0x10012D02 命令 for _ in range(10): send_command(0x10012D02) ``` 此时: 1. `_` 表示不关心当前是第几次循环(只需重复 10 次) 2. 每次循环调用 `hex2arr` 转换命令并发送 ### 4. 性能优化场景对比 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转换时,`range()` 与 `_` 的配合可提升代码可读性: ```python # 转换 1000 个十六进制数为字节数组 hex_list = [0x10012DE0, 0x00FF00FF, ...] # 1000 个元素的列表 # 方案 1:显式使用循环计数器(需要变量名) result = [] for i in range(len(hex_list)): result.append(hex2arr(hex_list[i])) # 方案 2:使用 _ 强调不关心索引(但实际需要元素值) result = [] for hex_num in hex_list: result.append(hex2arr(hex_num)) # 方案 3:列表推导式(最简洁) result = [hex2arr(x) for x in hex_list] ``` ### 5. 特殊用法:延迟操作 在硬件测试中常用 `_` 配合循环实现延时效果: ```python # 模拟 10 次信号采样(每次间隔 0.5 秒) for _ in range(10): data = sensor.read() process_data(data) # 处理数据 time.sleep(0.5) # 不关心循环次数,只需固定延迟 ``` ### 6. 与显式命名的循环变量对比 | 循环变量类型 | 适用场景 | 示例 | |--------------|-----------------------------------|-------------------------------| | 显式命名变量 | 需要访问计数器 | `for i in range(n): print(i)` | | `_` | 仅需重复操作,不访问计数器 | `for _ in range(n): do_work()` | ### 数学表达 设循环次数为 $n$,则循环体 $f$ 被执行的总次数为: $$ \sum_{k=0}^{n-1} f(k) \quad \text{但 } \_\text{ 使 } k \text{ 不可访问} $$ 此时循环等效于: $$ f() \times n $$ ### 相关问题 1. 在 Python 中 `_` 变量还有哪些特殊含义? 2. 如果需要在 `hex2arr` 函数内部实现批量转换,如何修改函数? 3. 在哪些场景下 `for _ in range(n)` 会导致性能问题? 4. 如何用 `itertools.repeat` 替代 `for _ in range(n)`? 5. `range()` 函数Python 2 Python 3 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 参考自 Python 官方文档关于循环结构的说明 </think>### `for _ in range(10)` 的含义与用法解析 #### 1. 基本语法结构 ```python for _ in range(10): # 循环体代码 ``` - `range(10)`:生成整数序列 [0, 1, 2, ..., 9](共10个元素) - `_`:**匿名变量**(约定俗成的占位符),表示不关心具体迭代值 - 整体含义:**精确重复执行循环体代码10次** #### 2. 在 `hex2arr` 函数中的关联应用 在类似 `hex2arr` 的字节处理场景中,`for _ in range(n)` 常用于: **(1) 设备通信重试机制** ```python def send_hex_command(cmd): hex_data = hex2arr(cmd) # 转换为字节数组 for _ in range(3): # 最多重试3次 if device.send(hex_data): return True # 发送成功则退出 time.sleep(0.1) return False # 重试失败 ``` *此处 `_` 表示不记录重试次数细节,只需确保最多3次尝试* **(2) 批量数据生成** ```python # 生成10个测试用的随机设备地址 test_addresses = [] for _ in range(10): rand_hex = random.randint(0, 0xFFFFFFFF) test_addresses.append(hex2arr(rand_hex)) ``` **(3) 协议压力测试** ```python # 模拟高速连续发送命令 start = time.time() for _ in range(1000): device.process(hex2arr(0x10012D02)) # 处理命令 duration = time.time() - start print(f"吞吐量: {1000/duration:.2f} commands/sec") ``` #### 3. 与显式计数循环的对比 | 循环类型 | 示例 | 适用场景 | |----------------------|---------------------------|-----------------------------| | **匿名循环** | `for _ in range(10):` | 只需重复次数,不关心计数值 | | **显式计数循环** | `for i in range(0,8,2):` | 需要索引值进行操作 | 在 `hex2arr` 函数中: ```python # 需要索引i进行字符串切片 → 必须显式命名 [int(dataInByteStr[i:i+2], 16) for i in range(0, 8, 2)] ``` #### 4. 底层实现原理 循环过程可表示为: $$ \forall k \in \{0,1,\cdots,9\}, \text{ 执行循环体} $$ 但实际执行时: - Python 的 `range()` 生成惰性序列 - `_` 每次绑定到新整数但立即丢弃 - 字节码层面通过 `JUMP_ABSOLUTE` 实现跳转 #### 5. 性能注意事项 在设备通信等实时场景中: ```python # 更高效的写法(避免创建range对象) from itertools import repeat for _ in repeat(None, 10): # 内存占用更低 critical_operation() ``` ### 相关问题 1. 在哪些场景下应该避免使用 `_` 作为循环变量? 2. 如何用 `while` 循环实现 `for _ in range(n)` 的等效功能? 3. `range()` 函数Python 2 Python 3 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 在硬件通信协议中,循环重试机制需要考虑哪些额外因素? 5. 匿名循环变量 `_` 在 Python 交互式环境中有何特殊含义? [^1]: 参考 Python 官方文档中关于循环结构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