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由多个独立的磁盘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磁盘系统,从而实现比单块磁盘更好的存储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
为了提升容量与速度:拼接、并发;
为了提升可靠性:备份、校验码;
既想提升容量,又想提升可靠性:纠错码(EC)
RAID方案常见的可以分为: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
特性 | RAID0 | RAID1 | RAID5 | RAID6 |
可靠性 | NO | Single Drive | Single Drive | Two Drives |
读效率 | 高 | 中 | 高 | 高 |
写效率 | 高 | 高 | 低 | 低 |
容量利用率 | 100% | 50% | 67%~94% | 50%~88% |
应用 | 对读写效率要求高场景,如图片视频编辑 | 数据可靠性要求高,容易恢复。如存储重要数据、图片 | 兼顾数据可靠性,存储效率、成本。 | |
费用 | 最低 | 最高 | 合适 | 高 |
磁盘阵列可以以硬件(RAID卡)或软件(MDADM)形式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RAID0:由多块磁盘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容量的存储。
优点:读写性能理论上是磁盘的N倍
缺陷:不提供数据校验或冗余备份,一旦磁盘损坏数据就直接丢失,无法恢复。
适用场景:对可靠性要求不高,对读写要求高的场景。
RAID1:两块盘,工作磁盘和镜像磁盘,使用率50%。
优点:一块磁盘损坏,基于另一块磁盘去恢复数据,可靠性非常强。
缺点:性能差。
适用场景:高可靠性但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
如何做RAID1:linux磁盘阵列raid1的搭建教程 - 走看看
RAID3:有一个校验盘,用于写入奇偶校验码,一个N块磁盘,一块损坏,利用其它N-1块去恢复数据。校验盘读写最频繁,非常容易损坏,是瓶颈。
RAID5: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该方案是一种将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存储成本兼顾的一种方案。不使用单独的磁盘做校验盘,把校验码信息分布在各个磁盘上。最少需要三块磁盘来组建磁盘阵列,允许最多同时损坏一块磁盘,如果两块磁盘同时损坏,数据无法恢复。
RAID6:提高存储的高可用,在两块磁盘同时损坏时,也能保证数据可恢复。
优点:高可用,读效率高
缺点:实现复杂度高,写性能差,实际中应用场景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