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的定义:网络是相互连接的计算机与其他设备(有形,无形的线缆)按照一定的规则(网络协议)进行连接,已达到信息的交换和传输。
2通信: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通过某种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通信的原则:一发一回,有来有往。
3网络通信:终端设备(最后连接网络的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交换和传输。
4网络分层的核心:方便管理,定位故障。(早期只有4层:网络接口层 互联网层 传输层 应用层,后面引用了osi的七层模型)。
应用层L7:人机交互的界面,某一个系统引用的程序窗口。
表示层L6:主要作用就是把人类语言翻译成二进制,让计算机识别,进行安全加密及数据压缩。
会话层L5:建立软件层面的会话关系允许不同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关系。
传输层L4:通讯端口,确报以相同协议进行通讯,指定软件之间的通讯端口一致。(端到端通讯,端口到端口,传输层就是端到端通讯)
网络层L3 : ip地址,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标识就是ip地址,选择最佳路径选择,进行数据包转发。(点到点通讯,主机与主机,网络层及以下都是点到点通讯)
数据链路层 L2:网卡设备,把数据变成数据帧。
物理层 L1:数据编程信号传输,BIT流。
逆向的过程:数据(BIT流)达到对方主机后,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遵循协议(TCP/IP tcp传输协议,ip网际协议,严格地说应该称为TCP/IP协议簇(TCP,UDP,FTP等。))。

TCP/IP五层实际上只有三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

应用层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响应协议,现在主要的场景是Web服务,就是网页的传输,默认使用tcp 的80端口。
HTTPS: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在HTTP的基础上通过传输加密和身份认证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默认使用TCP的443端口。
FTP:文件传输协议:FTP提供交互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默认使用tcp的20,21端口。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是一个小而易于实现的文件传送协议,TFTP只支持文件传输,不支持交互,没有庞大的命令集。也没有目录列表功能,以及不能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默认使用UDP的69端口。
DNS域名解析系统: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默认使用TCP和UDP的53端口。
传输层
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的,安全的,速度较慢的传输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不安全,速度快的传输协议(流媒体,弹幕)。
网络层
ip:网际协议(选择最短的路径)
ARP:地址缓存协议,ip地址转成mac地址,在第一次获取到ip地址之后,会保存一段时间,下次请求可以直接查询ARP缓存,节约资源。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Ping测试主机之间,路由器之间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器是否可用的协议。
RARP:逆地址解析。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数据连接层,物理层没有任何特定的协议,支持所有标准的,专用的协议。
数据的封装过程

应用层:把人类识别的信息幻化为二进制编码,建立会话。
传输层:上层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段,并为每个分段后的数据封装TCP报文头部。
网络层,上层数据被封装上新的报文头部一IP头部,在IP头部中包含目标IP地址和源IP地址,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一些中间设备,如路由器,会根据目标IP地址来逻辑寻址,找到正确的路径将数据转发到目的端。如果中间的路由设备发现目标的IP地址根本是不可能到达的,它将会把该消息传回发送端主机,因此在网络层需要同时封装目标IP和源IP。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上层数据被封装一 个MAC头部, 其内部有一个关键的字段信息一MAC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 网卡就有属于自己的唯一的MAC地址。 和IP头部一样,在MAC头部也同时封装着目标MAC地址和源MAC地址。
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数据的解封过程

数据链接层:脱去MAC头部
网络层:脱去IP头部
传输层:脱去tcp头部
应用层:将二进制语言翻译成原始的信息
相关数据传输及其概念:

设备与各层的关系:

网络通信原理及协议详解
本文介绍了网络、通信和网络通信的定义,阐述了网络分层的核心及各层功能,包括应用层、表示层等。详细讲解了TCP/IP协议簇中各层的具体协议,如HTTP、TCP等。还说明了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过程,以及设备与各层的关系。
14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