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指针算法思想:
-
核心内涵是优化暴力算法,将时间复杂度从O(n^2)降到O(n)
-
for(int i = 0;i < n;i++) for(int j = 0;j < n;j++)
这是一个两重循环,结合每道题的具体逻辑,我们有希望利用双指针将其变成这样:
for(int i = 0,j = 0;i < n,i++) { while(j < i && check(i,j)) j++; //check为根据每道题的具体逻辑编写的代码块 }
-
双指针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每个指针指向各自的一个序列,两者遍历的内容并不会重合,典例是之前学的归并排序中归并的过程,第二种是指向同一个序列,像快排是两个指针相向而行,叫做对撞指针,同时也有同向而行的,一个跑一个追,叫做快慢指针。前面说的可能有点抽象,还是看具体实例分析吧。
简单例子
题目:
输入一系列单词,每个单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并且有且只有一个空格,要求输出后每个单词都单独占一行。
样例输入:
abd cnf xyz
样例输出:
abd
cnf
xyz
代码展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tring s;
getline(cin,s);
int n = s.size();
for(int i = 0;i < n;i ++)
{
int j = i;
while(j < n && s[j] != ' ')
j ++;
for(int k = i;k < j;k ++)
cout<<s[k];
cout<<endl;
i = j;
}
return 0;
}
(我觉得这个例子对于理解前面说的内涵不是很有帮助,所以看下一道吧)
最长连续不重复子序列问题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序列,请找出最长的不包含重复的数的连续区间,输出它的长度。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整数 n
第二行包含 n 个整数(均在 0∼10^5范围内),表示整数序列。
输出格式
共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最长的不包含重复的数的连续区间的长度。
数据范围
1≤n≤10^5
输入样例:
5 1 2 2 3 5
输出样例:
3
思路简析:
如何遍历呢:
-
如果暴力两重循环,相当于我们每次都固定一个起点 j,另一个 i 再往右走,直到这个区间里面里出现重复数字 (如何判断是否出现重复数字先按住不表) ,我们用max函数看是否要更新最终区间长度。而后第一个起点再往右挪一格,作为新的固定的起点重复上述步骤,这样时间复杂度几乎就是O(n^2)了。
-
所以有必要优化一下了,那么怎么优化呢。我们发现这两个指针都是往同一个方向走的,当后面的指针走到出现重复数字的地方时,我们并不希望这两个指针都回到新起点的位置,而是希望 j 能走到没有重复数字的地方,让 i 不用走回头路。举个栗子,对于 1 4 3 5 6 3 7 8,当 i 走到后面的那个 3 的时候,我们希望 i 就在那里别动,直到 j 走到 5 ,使这个区间里面没有重复数字后,i 再继续往后走。那么两者是相对单调的,都往右走而不走回头路,最后会两个指针加起来会走 2n 步,复杂度就从O(n^2)降为O(n)了。
如何判断区间内有无重复数字呢?
-
我们看到题目中给的 n 的范围并不大,所以可以开辟一个数组,以这个数作为数组下标,存储这个数字出现的次数,感觉有点像H-index那道题 (那 n 的范围大的话怎么办呢,答用哈希表,但是目前还没学到数据结构这部分哈)
-
让指针与这种方法结合,i 向后走了我们就让开辟的数组 s[ a[i] ] ++,直到s[ a[i] ] > 1,我们就让 j 边清除当前位置的数边往右走,最后不满足s[ a[i] ] > 1的循环条件后跳出即是我们上面设想的走法了
代码展示: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10;
int a[N],s[N];
int main()
{
int n;
cin>>n;
for(int i = 0;i < n;i++)
cin>>a[i];
int res = 0;
for(int i = 0,j = 0;i < n;i++){
s[a[i]] ++;
while(s[a[i]] > 1){
s[a[j]] --;
j++;
}
res = max(res,i - j + 1);
}
cout<<res<<endl;
return 0;
}
很短而且挺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