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16年8月进入业界,以实习生的身份,至今已快两年,两年中,完成了身份转变,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亦产生了一点点的体会;
2016年8月,我参加了实习,在上海,拿着4000的实习工资,第一周,学习公司的底层框架,是公司沿用了上十年的ORM框架,那个时候学东西很快,因为有激情,我是在学校中,编程能力有一定的能力的那种,所以我很快在实习生中引起了项目经理和老板的注意,当时是个小公司,十来号人吧,我很快得,便被安排跟着师父一起做项目,打下手,师父名字简写;ZSF,我们开玩笑叫他张三丰,他审阅我代码,给我解答,跟我要求代码规范,这是我目前待过的公司唯一要求了代码规范的公司,不知是好呢,还是坏。在这家公司,我养成了注释的习惯,我也对代码结构有了一定的要求,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方法体内代码,不能多于五十行,大括号最多嵌套三层等等一些,看似烦人的“规矩”,所以说,第一家公司很重要,在你最有激情的时候,让你学会什么叫正确的编程,注释、命名规范、代码架构看似并不会影响程序的最终结果,但是却是一年后可以直接鉴定你是否是一个优秀的有着一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优秀的程序员是绝对会写注释,同时也会写注释的,两个“会写”各有意思,笔者不多言!养成注释的习惯,会让你提升得更快!
我所学所用的是C#.NET,刚进公司,我们用得是非常传统的三层架构,而2016年MVC模式已经广泛运用,我们当然也开设了MVC课程,但是是大三第一个学期,恩,我是大专,所以只有三年,但是大二上完课,我就出来了,MVC之前没有接触过,于是我们开始了自学,老员工也基本不会,因为技术更新太快,MVC这也算我们团队对新技术的尝试,我们做的第一个MVC项目,便是工时系统,刚开始很恐惧,因为自己完全不会MVC,甚至想到了逃避,和很多刚入行的小伙伴们一样,感觉自己不能胜任之,MVC成为我职业的第一道难关,攻克它,还是逃避,只在一念!
最后我还是决定,继续,我找到了MVC和三层架构的相似之处,M--V--C,这不也是“三层”么?突然心里没那么恐惧了,因为我突然发现这个陌生的东西,很熟悉,当时我就想,很多人说的学校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但是没有过时的那些东西,哪有现在的,我们是通过那些所谓过时的东西,方才入门,虽然以后我们可能用不到了,但是,它已经帮我们建立了编程的思想,理解了编程的学习方法,它是我们技术的起点,我们可以用它们去类比新技术,从而学得更快!
自这件事,我总结一句话:软件这个行业,在你想总结能不能学会,难不难的这段时间,你如果用这段时间直接去学,可能已经学会了!共勉之!!!
当然,我也遇到了消极的时候,我们这个行业,加班时常态,作为一个95后,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能按时下班,真的不适应,因为在学校我们可是按时下课,加班让人的心情特别烦躁,而且住的也远,浮躁,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自身的难题,而非技术难题,克服浮躁的那段时间,很累,那个时候已经到冬天了,上海的冬天也是很冷的,每天脑子乱乱的,我克服浮躁的方法,就是心理暗示,我要成长,我要学技术,如果改不掉浮躁,那么在这个行业是注定不长久的,我开始养成了敲代码的时候戴耳机,放点轻松的音乐,虽然认真敲代码的时候,感觉是没听过音乐声音,太多认真了吧,我很明白我是来干啥的,我不想说什么鸡汤的话,但是真的,我就想着,我是来学技术的,周末出去散心,和在上海的同学聚会,聊聊天,慢慢的,心情变好了,到春天了,感觉没那么累了,可能浮躁是冬天起早床,真的很累的缘故吧,所以大家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冬天一定要挺住!加油!
慢慢的,实习结束了,我没有选择呆在上海,因为我“不那么瘦”,是真不习惯上海的马桶,因为这个原因也是奇葩,哈哈,回学校拿毕业证后,在家也参加了同学的婚礼,散散心,便只身来到了深圳,继续我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