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闫老师讲“换个角度看‘面向对象’”

本文介绍了软件开发中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如何通过自定义类型(类)解决实际问题,类的设计原则,以及构造方法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类与对象的关系及它们在Java中的内存分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软件开发的目的

软件开发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例):1.电子商务中的商品,其中有多个数据,如:商标、商品参数、价格···

               2.QQ联系人,点开一个好友可以读取他的各种信息:昵称、性别、星座···

               3.教务系统:多个角色,每个角色有自己的各种信息

JAVA中提供8中数据类型:byte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char  boolean

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操作(如存储、查询等),JAVA的单个数据类型无法操作以上系统提供的所有数据。实际情况是要将以上数据进行打包处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自己“造类型”。

(类 与基本类型相似,类就是类型,只不过JDK中没有提供,是我们自己根据项目需求造出来的类型)

类似于int 可以定义整形变量也可以用Product定义变量


出现问题:pro1没有被初始化

解决问题:java中通过构造方法分配内存“类型 变量 = New 类型();”【内存是以字节为单位的一片连续的储存空间】

构造方法的原理  与类名一致的方法


构造方法的目的:根据当前类型储存空间分配储存空间。

只写Product  pro1 = new  Product();

我们创建的类默认会有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

Product  pro1 = new  Product();

将右边的变量给pro1pro1保存的就是所分配的地址


JAVA中有两大内存:堆和栈。

po1Java中的专业术语就是传说中的对象

对象来自特定的类,没有对象可以通过new构造方法获得,可以通过“对象.数据”来访问类中的数据。

类的一般性:1.设计类时,包含多个数据还可以包含多个方法(包含多个方法为操作多个数据)【同一类的数据“打包”】

2.设计一种只包含方法的类,该类只做操作。【把一堆相关的操作方法放在一类中,相当于“打包”方法】

{总结}

设计类就是把一堆相关的方法或数据根据实际需求“打包”。

而整个过程的这种思想就是面向对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