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ussDB技术解读——GaussDB架构介绍(四)

GaussDB架构介绍(三)从智能关键技术方案、驱动接口关键技术方案等方面介绍了GaussDB架构,本篇将从云原生关键技术架构&关键技术方案等方面对GaussDB云原生架构展开介绍。

11  GaussDB云原生架构

11.1  云原生关键技术架构

逻辑模型

图1 云原生数据库1层逻辑模型

1. 分层原则。整体层次分为三层,分别为Application Layer,Computer Layer和Storage Layer。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主要是客户端各种语言的驱动,这些驱动通过通信与计算层Computer Layer进行交互,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下面是Computer Layer计算层,计算层负责SQL处理和事务处理,数据库的备份处理,集群内和集群间的消息通信,整个集群的管理,与公有云基础服务(认证,计费,运维)的对接。最下面是Storage Layer存储层,存储层负责数据库数据的日志存储,数据存储,数据库的备份存储。

2. 分平面原则。管理面,控制面和用户面。管理面主要包括操作维护子系统,控制面主要包括资源调度子系统,用户面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子系统。

3. 适配器原则。底层存储支持本地文件系统,Dorado 存储,Ceph分布式文件系统和DFV存储。这些存储的操作接口统一封装为文件系统接口。

4. 负荷分担。所有子系统的服务节点对等,一个节点故障,其他节点可以接管。

5. 数据存储多副本存储。Dorado 支持多种Raid级别,PLOG存储支持数据存储为3副本。

11.2  关键技术方案

11.2.1 通信组件

云原生数据库采用shared disk架构,各个计算节点对等,计算节点之间通过页面交换实现缓存数据的一致性,为了提高页面传递的效率,需要利用RDMA或UB单边读写的能力;云原生数据库为了管理动态资源,需要对动态资源的owner分配进行加锁,分布式锁管理需要利用原子操作和RPC消息对资源进行加解锁;多租户资源管理服务需要下发调度信息,并从计算节点读取资源状态,需要RPC消息;集群管理组件进行故障检测、发送消息需要使用RPC消息。因此,通信组件需要能够支持原子操作、单边读写、双边RPC和RPC通信。

目前市场上有三种RDMA网络,分别是Infiniband、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iWARP,如下图所示。其中,Infiniband是专为RDMA设计的网络,从硬件级别保证可靠传输 ,但是成本高昂。而RoCE 和 iWARP都是基于以太网实现的RDMA技术,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以太网上实现了高速、超低延时、极低CPU使用率的RDMA通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Gauss松鼠会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