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模型应用开发中,“联网”能力是实现实时信息获取与动态问答的关键能力。
本文将以开发者视角,详细讲解 搜索 API 的调用流程与原理,并推荐一批可协助调试、优化、审查代码的实用提示词,帮助你高效打造具备联网能力的智能模型。
一、为什么大模型需要“联网”?
大模型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离线训练数据,信息更新滞后、缺乏实时性。
为了让模型能够回答最新问题、引用实时数据,我们必须让它“看见”网络世界。
典型应用包括:
- 📊 获取最新财经、天气、政策等信息;
- 💡 在问答系统中检索外部知识;
- 🧠 在企业应用中访问内部知识库或数据接口。
实现这些目标的第一步,就是掌握——搜索 API 的调用方法。
二、搜索 API 的工作原理
搜索 API 的核心流程其实很简单,分为三个步骤:
- 发起请求(Request):携带关键词与参数;
- 获取响应(Response):接收 JSON 格式结果;
- 解析结果(Parse):提取可用信息并供模型使用。
示例代码(JavaScript):
const query = "如何调用搜索API";
const apiKey = "your_api_key_here";
const endpoint = "https://api.example.com/search";
fetch(`${endpoint}?q=${encodeURIComponent(query)}`, {
headers: { "Authorization": `Bearer ${apiKey}` }
})
.then(res => res.json())
.then(data => console.log(data))
.catch(err => console.error(err));
💡 提示:实际使用中建议通过环境变量存储 API Key,避免明文泄露。
三、让大模型具备搜索能力的实现思路
如果你正在构建具备“联网思考能力”的大模型应用,可以参考以下架构:
- 检索层(Retrieval):通过搜索 API 获取外部数据;
- 摘要层(Summarization):使用算法或模型提取核心信息;
- 生成层(Generation):由大模型结合检索结果生成最终回答。
这种结构被称为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增强检索生成模式,目前是业界最常用的大模型联网方案。
四、开发中常用的 AI 提示词推荐
以下提示词可在开发、调试和安全审查阶段协助你完成不同任务,
它们非常适合与大模型协同使用,提升开发与审查效率。
| AI提示词名称 | 功能说明 |
|---|---|
| JavaScript代码反混淆专家 | 分析并还原被混淆的 JavaScript 代码,帮助理解第三方脚本逻辑,常用于安全审计和恶意代码检测。 |
| 代码安全审查 | 检测潜在安全漏洞,输出修复建议,适用于 CI/CD 安全扫描环节。 |
| 代码问题诊断 | 快速定位代码错误并分析成因,适合日常调试与问题复现。 |
| 代码审查助手 | 自动执行静态代码审查,提供针对性修改建议,适合团队协作。 |
| 代码优化助手 | 分析性能瓶颈并优化算法结构,帮助代码更高效运行。 |
| 代码生成 | 根据功能描述快速生成高质量代码片段,支持多语言生成。 |
| 代码片段解析助手 | 对代码片段进行结构化解析,输出逻辑说明与优化建议,适用于教学与调试场景。 |
⚙️ 以上提示词可在模型中调用,用于辅助编程、调试、优化与安全检测,均为常见开发辅助工具类别。
五、进阶:在模型中动态调用搜索 API
在具备函数调用(Function Calling)功能的大模型中,可以让模型自动触发联网搜索请求:
if model.detects("需要联网搜索"):
result = call_search_api(query)
model.context.update(result)
answer = model.generate()
这种设计能让模型动态扩展知识边界,真正实现“随问随查、实时响应”。
六、总结
通过学习搜索 API 的调用与集成方式,你可以让大模型从“闭环系统”变为“开放智能体”。
结合检索增强(RAG)架构与提示词协同工具,你能构建出具备实时知识访问能力的智能应用。
更多详情请看官网文章:让大模型“联网”的第一步?手把手教你调用搜索API!

11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