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embedded system已经非同以往,多核与网络化功能的发展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多元化进程。让我们先回顾一下embedded system的大概框架,再来分析Intel的发展。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和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体系。
RISC体系的阵营非常广泛,从ARM、MIPS、PowerPC、ARC、Tensilica等等,都属于RISC处理器。不过这些处理器虽然同样是属于RISC体系,但是在指令集设计与处理单元的结构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彼此完全不能兼容,应用软件也无法简单的重用。
CISC体系就包括了我们的Intel的X86处理器。CISC体系其实效率并不高,因为其指令集和芯片结构全而复杂。过去被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的X86处理器,多为工业计算机中仍可见到的但是数年前早已退出个人计算机市场的Pentium3处理器。由于其性能稳定,加上已经被市场长久验证,故常应用于效能需求不高,但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中,如工控设备等产品。当然了在这个市场上,Intel 遇到了AMD的强烈挑战,然而AMD在购并ATI之后,其表现只能算差强人意。
回顾以往Intel的产品,从嵌入式IXA(互联网交换架构),到网络处理器,Xscale,到现在的Atom,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embedded system,准确的说是一直在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进军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而且我们一直相信嵌入式市场对Intel来说是决定10年后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一场战争,据报道2015年全球将有150亿台连接互联网的设备,相对于已成熟的PC市场,嵌入式市场目前的开发程度可谓冰山一角。Intel嵌入式与通信事业部CTO Pranav Mehta 曾经对《电子系统设计》记者表示“现在是进入‘深嵌入式市场’的最佳时机。” 之前,英特尔在嵌入式市场主要在高端产品领域,比如通信与网络,现在,我们要大力投入的是中低端领域,也是我们称之为‘深嵌入式市场’的领域。在传统的深嵌入式领域,各种电子产品与外界没有联系,是一个个的孤岛。现在,人们对于这些孤岛的互连性要求越来越强烈,比如医疗设备、工厂、零售终端等等,都在向互连性迈进。这也正是英特尔的机会。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基于IP,而英特尔的IA架构是IP网络最适合的平台。工程师在IA架构上更容易实现各种应用的创新。这也是我们今天有信心进入深嵌入式市场的原因。
我们要用IA架构来统一所有的电子产品,从小屏幕的手持设备到大屏幕的PC、以及没有屏幕的深嵌入设备,比如工业控制、交通、军事以及医疗电子等。当然了为了完成这个宏愿,我们要面对强大的ARM阵营,还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