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lve的用法和endpoint浅析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Boost.Asio库中的tcp::resolver组件进行网络编程,包括查询和解析域名及端口,创建和连接到endpoint,以及处理多个解析结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tcp::resolver 一般和 tcp::resolver::query 结合用 , 通过query这个顾名思义就知道它是用来查询socket 的相应信息,一般而言我们关心socket的东东有address,port而已,通过tcp::resolver 很容易实现设置和查询,它通过query 把字符串格式的ip如192.168.0.200或主机名http:://localhost,端口“8080”等转化成socket内部表示格式,这样我们应用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字符串的形式,而且不用再担心socket的字节顺序转化问题。示例如下:boost::asio:: io_service io_service ;

  tcp::resolver resolver (io_service );

  tcp::resolver::query query ("localhost" , "9000" );

还有要说明的是,boost::asio把通讯双方(server,client )都用endpoint 的表示,所以endpoint中的address ,port 分别封装了ip , 和端口。貌似resolverendpoint不相干,于是乎出现tcp::resolver::iterator了,它是resolver的迭代器,其实就是endpoint的指针,那么就可以这样:

tcp::resolver::iterator endpoint_iterator = resolver.resolve(query);

tcp::resolver::iterator end ;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 boost::asio::error::host_not_found;

tcp::endpoint endpoint ;

//if(error)

// cout << "  error is true ! \n";

while (error && endpoint_iterator != end)

    {

    endpoint = *endpoint_iterator ;

      socket.close();

      socket.connect(endpoint, error);

      endpoint_iterator++ ;

    }

得到endpoint后就好说啦,endpoint.address().to_string()就能够返回string格式的ip地址,short endpoint.port() 返回端口。

其实endpoint 完全可以自己构造,方法也是很简单的,

tcp::endpoint(tcp::v4(), (unsigned short)9000) 这个是server端的用法,tcp::v4()直接返回自己的address,如果用于client那么需要设置serverip ,实现如下:

boost::system::error_code error = 

                         boost::asio::error::host_not_found;

boost::asio::ip::address add;

add.from_string("127.0.0.1");

tcp::endpoint endpoint(add , short(9000) );

socket.connect(endpoint, error);

这样不使用resolver也是可以的。

还有更神奇的:

boost::asio::io_service ioservice ;

  boost::asio::io_service my_io_service ;

  tcp::resolver resolver(my_io_service);

 

    tcp::resolver::query query("www.google.com", "http");

    tcp::resolver::iterator iter = resolver.resolve(query);

    tcp::resolver::iterator end; // End marker.

while (iter != end)

{

  tcp::endpoint endpoint = *iter++;

  std::cout << endpoint << std::endl;

}

这样有发现一个新的用途,通过resolver 迭代可以得到多个节点endpoin,比如google 就有好几个ip 

<think>嗯,我现在需要理解Promise.resolve用法。之前学过一点Promise,但可能还不够深入。首先,Promise.resolve是Promise的一个静态方法,对吧?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记得Promise是用来处理异步操作的,而Promise.resolve可能用来创建一个已经解决的Promise。比如,如果我有一个值,想把它包装成Promise对象,可能用这个方法。比如Promise.resolve(5)应该会返回一个立即解析为5的Promise对象。那这样的话,当调用.then()的时候,回调函数会立即执行吗? 那如果是传入另一个Promise对象呢?比如,如果有一个现有的Promise,用Promise.resolve包裹它,会发生什么?这时候会不会直接返回那个Promise本身?或者说有什么不同?可能需要查一下规范或者例子。 另外,Promise.resolve还可以用来处理thenable对象。比如,一个对象有then方法,那么Promise.resolve会将它转换为一个Promise,并按照then方法的内容执行。比如说,如果有一个对象{then: function(resolve) { resolve(42) }}, 那么用Promise.resolve处理它之后,应该会得到一个解析为42的Promise对吧? 那总结一下,Promise.resolve的主要用途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将现有值转换为Promise对象;二是如果传入的是Promise实例,则直接返回它;三是处理thenable对象,使其标准化为Promise。 那具体用法的例子呢?比如,当我想同步返回一个Promise的时候,可以直接用Promise.resolve。或者,在某个函数中,无论是否异步,都返回Promise,这样可以保持接口一致。比如,一个函数可能有时候有缓存的结果,可以直接返回Promise.resolve(缓存数据),其他情况则进行异步操作返回Promise。 还有可能,在链式调用中,有时候需要返回一个已经解决的Promise,这样后面的.then可以立即执行。比如,在某个.then处理函数中,如果不需要异步操作,可以直接返回Promise.resolve(value),或者直接返回值,因为.then会自动将返回值包装为Promise。 那,比如,以下代码: Promise.resolve('hello').then(value => console.log(value)); 这会立即输出'hello'吗?或者说会被放入微任务队列,稍后执行?可能Promise.resolve会创建一个已解决的Promise,所以.then的回调会被安排到微任务队列,在当前事件循环的末尾执行。所以即使看起来是立即解决的,但实际执行是在同步代码之后。 比如,在代码中: console.log('start'); Promise.resolve('promise').then(console.log); console.log('end'); 输出顺序应该是start, end, promise。对吧? 那这时候,Promise.resolve的作用就是快速创建一个已解决的Promise,并把回调放入微任务队列。这有助于统一异步代码的处理方式。 另外,关于错误处理,Promise.resolve不会处理reject的情况,除非传入的Promise本身是rejected的。比如,如果传入的是一个rejected的Promise,那么Promise.resolve返回的Promise的状态会跟随这个传入的Promise。例如: const p = Promise.reject('error'); Promise.resolve(p).catch(e => console.log(e)); // 这里会捕获到错误吗? 是的,因为Promise.resolve如果传入的是Promise对象,则直接返回该对象,所以p的状态是rejected,所以catch会触发。这时候,Promise.resolve本身并不会改变原有的Promise状态,只是简单地返回传入的Promise。 那在处理thenable对象时,比如: cons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ok'); } }; Promise.resolve(thenable).then(val => console.log(val)); // 输出'ok' 这时候,Promise.resolve会识别thenable,并尝试执行它的then方法,将其转换成一个原生的Promise。这在与某些库的兼容性处理上可能会有用,比如将第三方thenable对象转化为标准的Promise。 那总结一下,Promise.resolve的几种常见使用场景: 1. 将普通值转换为Promise对象。 2. 包装可能同步或异步的代码,使其返回统一的Promise接口。 3. 处理thenable对象,使其成为原生Promise。 4. 在Promise链中快速返回一个已解决的Promise,继续链式调用。 有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如果参数为空,Promise.resolve()会返回一个resolved的Promise,其值为undefined。例如: Promise.resolve().then(val => console.log(val)); // 输出undefined 还有,当需要确保某个函数返回Promise时,可以用Promise.resolve包裹返回值,例如: function fetchData() { if (cache) { return Promise.resolve(cache.data); } return fetch('url').then(res => res.json()); } 这样无论是否有缓存,都返回Promise,调用者可以统一使用.then处理。 那可能还有一些边界情况,比如如果传入的参数是一个错误对象,比如Promise.resolve(new Error('err')),那么这个Promise的状态是fulfilled,其值是Error对象,而不是rejected。所以,只有当传入的Promise本身是rejected时,或者thenable中的reject被调用时,才会得到rejected的Promise。 比如: Promise.resolve(new Error('error')) .then(val => console.log(val)) // 这里会执行,val是Error对象 .catch(err => console.log('catch', err)); // 不会触发catch 所以,如果希望返回一个rejected的Promise,应该使用Promise.reject,或者抛出错误。 总的来说,Promise.resolve是一个方便的方法,用于创建已解决的Promise,或者将其他Promise或thenable对象转换为原生Promise,使代码更统一易于处理。</think>`Promise.resolve()` 是 JavaScript 中用于快速创建一个 **已解决(fulfilled)** 的 Promise 对象的静态方法。它的核心作用是将值或对象包装成一个 Promise,适用于多种场景,以下是其详细用法示例: --- ### **1. 将普通值包装为 Promise** 直接将同步值转换为 Promise 对象,使后续代码可以用 `.then()` 链式处理: ```javascript Promise.resolve(42) .the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输出 42 ``` --- ### **2. 直接返回传入的 Promise** 若参数本身是 Promise 对象,`Promise.resolve()` 会直接返回它(状态与原 Promise 一致): ```javascript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100)); console.log(Promise.resolve(p) === p); // true ``` --- ### **3. 处理 Thenable 对象** 将包含 `then` 方法的对象(Thenable)转换为原生 Promise: ```javascript const thenable = { then(resolve) { resolve("成功"); } }; Promise.resolve(thenable) .then(result => console.log(result)); // 输出 "成功" ``` --- ### **4. 统一异步接口** 确保函数始终返回 Promise,便于调用者处理: ```javascript function getData(useCache) { if (useCache) { return Promise.resolve(cachedData); // 同步返回缓存 } return fetch("url"); // 异步请求 } ``` --- ### **5. 微任务调度** `Promise.resolve()` 会将 `.then()` 的回调放入微任务队列,在同步代码后执行: ```javascript console.log("Start"); Promise.resolve().then(() => console.log("微任务")); console.log("End"); // 输出顺序: // Start → End → 微任务 ``` --- ### **注意事项** - **参数为空时**:`Promise.resolve()` 返回一个值为 `undefined` 的 Promise。 - **错误处理**:`Promise.resolve()` 不会捕获错误,若需拒绝的 Promise,需用 `Promise.reject()` 或抛出异常: ```javascript // 以下 Promise 状态为 fulfilled,值为 Error 对象 Promise.resolve(new Error("问题")) .then(err => console.log(err)); // 输出 Error 对象 // 拒绝的 Promise 示例 Promise.reject(new Error("失败")).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 ### **总结** `Promise.resolve()` 的常见用途: - 将同步值转换为 Promise。 - 兼容 Thenable 对象(如旧库的异步实现)。 - 统一函数返回类型(始终返回 Promise)。 - 在 Promise 链中快速传递已解决的值。 通过合理使用 `Promise.resolve()`,可以简化异步代码逻辑,增强一致性可读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