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坐公交车的时候读到的一篇文章如题,联合之前一篇对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采访:洪小文:微软亚研院不缺人才, 黄埔军校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
感触颇深、分享如下。
做一个科学研究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挑战、未知与寂寞的事情。况且在目前中国这么一个大环境背景之下:浮躁、躁不可及,人人都想当明星、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事事都是利益驱动、唯利是图,虚荣心、攀比心、嫉妒等等等等。这不仅仅是某个人、某地区、某年龄段,而是一种弥漫与肆意妄为。面对这么一个环境,有时候为了生存或者说是为了一些所谓的人情世故,我们不得不去妥协,虽然我们是如此的憎恨、期望着有一天可以改变或者说是尽可能地去影响他门,然而大多数情况我们却无能无力、望而却步。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相似的历史演化或者说是一种过度,没有研究过相关国家及历史、不得而知。
然而这么一种情况下,可以安心的去做科研,不图名、不为利、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走向无人选择更谈不上指引,充满未知的道路,是多么值得令人敬佩、感叹!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但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他人的成就,而在背后更是那默默无闻、无以数计的科研研究人员。
另一篇是关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最近新闻显示微软市值超过苹果重回世界第一,令人惊叹的背后是不得不承认的价值、远见以及对于世界的推动及贡献。之前看过一些关于比尔盖茨本人的一些事件,不是关于其多么多么的传奇人生,而是说成为世界首富之后的他,整天在忧愁些什么、在不辞劳累忙碌些什么。他的演讲看起来是那么的乏味、无聊,以至于下面的很多人昏昏沉沉或者交头接耳,但是看他本人却是永远的那么焦虑、悲痛甚至是有些祈求。他每年奔波于世界各地,去看望、了解、帮助、捐赠那些贫苦边缘人们,去演讲、推介、渴求那些所谓的一方首富可以和他一起携手共济美好人生。
随着中国互联网公司所谓的崛起,人们觉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人才方面已没有那么具有竞争力,甚至是说那里培养出了人才却留不住人才。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创建自己的研究院,并没有期望于自己培养的人才可以终生为自己卖命,人才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贡献与自信。人才、你想来,我欢迎你,为你提供最优的保障、最顶尖的团队;你走,我欢送你、期望你可以为世界带来价值。从上到下,一种胸怀、一种精神、一份期待!
中国当下,学子缺少些什么、企业家缺少些什么、国家又缺少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