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DI和AOP容器框架。
DI(Dependency Injection):和控制反转一个概念,具体的讲,当一个角色需要另外一个角色协助的时候,在传统的程序设计中,通常由调用者来创建被调用者的实例。但是在spring中创建被调用者将不再有调用者完成,因此叫控制反转。创建被调用对象有Spring来完成,在容器实例化对象的时候主动的将被调用者(或者说它的依赖对象)注入给调用对象,因此又叫依赖注入。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可以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代理实现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给程序动态统一添加功能的一种技术。利用AOP可以对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进行隔离,从而使得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同时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将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事务处理,异常处理等代码从业务逻辑代码中划分出来,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分离,我们希望可以将它们独立到非指导业务逻辑的方法中,进而改变这些行为的时候不影响业务逻辑的代码。
OOP(面向对象编程)针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实体及其属性和行为进行抽象封装,以获得更加清晰高效的逻辑单元划分。
AOP则是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切面进行提取,它所面对的是处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阶段,以获得逻辑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低耦合性的隔离效果。
如果说面向对象编程是关注将需求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并且相对独立,封装良好的类,并让它们有着属于自己的行为,依靠继承和多态等来定义彼此的关系的话;那么面向切面编程则是希望能够将通用需求功能从不相关的类当中分离出来,能够使得很多类共享一个行为,一旦发生变化,不必修改很多类,而只需要修改这个行为即可。
对比事例:
在不使用spring框架之前,我们的service层中要使用dao层的对象,不得不在service层中new一个对象。如下:
//dao层对象
public class UserDao{
public void insert(User user){}
}
//service层对象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public void insert(User user){
UserDao userdao = new UserDao();
userdao.insert(user);
}
存在的问题: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使用框架后:
//dao层对象
public class UserDao{
public void insert(User user){}
}
//service层对象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public UserDao getUserdao() {
returnuserdao;
}
public void setUserdao(UserDao userdao) {
this.userdao= userdao;
}
public void insert(User user){
userdao.insert(user);
}
}
}
service层要用dao层对象需要配置到xml配置文件中,至于对象是怎么创建的,关系是怎么组合的都交给了spring框架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