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次小生成树的题目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枚举已经生成的最小生成树的每个边,将其删去,再生成最小生成树求最小值的方法,然而,如果用Prim+堆,每次最小生成树时间复杂度为O(Nlog(N+M) + M),枚举删除有O(N)条边,时间复杂度就是O(N^2log(N+M) + N*M),当图很稠密时,接近O(N^3)。这种方法简易直观,但我们有一个更简单,而且效率更高的O(N^2+M)的解法,下面介绍这种方法。
首先求出原图最小生成树,记录权值之和为MinST。枚举添加每条不在最小生成树上的边(u,v),加上以后一定会形成一个环。找到环上权值第二大的边(即除了(u,v)以外的权值最大的边),把它删掉,计算当前生成树的权值之和。取所有枚举修改的生成树权值之和的最小值,就是次小生成树。
具体实现时,更简单的方法是从每个节点i遍历整个最小生成树,定义F[j]为从i到j的路径上最大边的权值。遍历图求出F[j]的值,然后对于添加每条不在最小生成树中的边(i,j),新的生成树权值之和就是MinST + w(i,j) - F[j],记录其最小值,则为次小生成树。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 M)。由于只用求一次最小生成树,可以用最简单的Prim,时间复杂度为O(N^2)。算法的瓶颈不在求最小生成树,而在O(N^2+M)的枚举加边修改,所以用更好的最小生成树算法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