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
B-树
m阶B-树的结构定义
- 每个结点至多有m个子结点
- 除根结点和叶结点外,其他每个结点至少有【m/2】个子结点
-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唯一例外的是根结点就是叶结点时没有子结点、此时B树只包含一个结点。
- 所有的叶结点在同一层
- 有k个子结点的非根结点恰好包含k-1个关键码
B-树的性质
- 树高平衡,所有叶结点都在同一层
- 关键码没有重复,父结点中的关键码是其子结点的分界
- B树吧(值接近)相关记录放在同一个磁盘页中,从而利用了访问局部性原理
- B 树保证树中至少有一定比例的结点是满的 : 这样能够改迚空间的利用率 ;减少检索和更新操作的磁盘读取数目 ;
其中2-3树较为典型
B-树插入
- 找到最底层,插入
- 若溢出,则结点分裂,中间关键码连同新指针插入父结点
- 若父结点也溢出,则继续分裂 :分裂过程可能传达到根结点(则树升高一层)
B树的删除
- 删除的关键码不在叶结点层,跟叶中后继对换
- 删除的关键码在叶结点层 :
1.删除后关键码个数不小于【m/2】- 1, 直接 删除 ;
2. 关键码个数小于 【m/2】- 1:如果兄弟结点关键码个数不等于【m/2】- 1,则从兄弟结点移若干个关键码到该结点中来(父结点中 的一个关键码要做相应变化);2.如果兄弟结点关键码个数等于 【m/2】- 1,则合并
B+树
**是B 树的一种变形,在叶结点上存储信息 **
- 所有的关键码均出现在叶结点上
- 各层结点中的关键码均是下一层相应结点中最大关键 码(或最小关键码)的复写
索
**B+ 树的结构定义 **
m 阶 B+ 树的结构定义如下:
- 每个结点至多有 m 个子结点
- 每个结点(除根外)至少有【m/2】- 1个子结点
-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
- 有 k 个子结点 的结点必有 k 个关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