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知识产权:自己投资不容易 合作伙伴靠谱更重要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中国手机企业正逐步崛起,专利和技术投入成为关键。本文探讨了技术投资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与高通等技术领导者合作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全世界回荡着“创新改变生活”的口号。不禁令人想起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世界产权组织公布了一项2016年PCT专利申请报告,中国以44.7%的年增长量再次迎来一片惊叹声,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官员甚至在发布会上用“extraordinary(非凡的)增长”形容中国的PCT专利申请量。而在企业榜单上,中兴甚至以近一倍的增长量(91.3%)和申请量(4123)拔得头筹,华为申请量位居第二。



专利申请量或许不能直观的代表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但中国手机企业的确在国际市场中越来越站得住脚——2010年,全球前10大手机厂商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而到了2016年,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在前10大榜单中占据七位。我们不由得好奇,在这些名次背后,是否有着我们“看不见”的投资?为此,我们约访了老杳吧创始人、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王艳辉),从专业角度分析,手机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看不见”的技术投入已成为手机企业的命脉


老杳用“厚积薄发”来诠释一家手机企业从技术投入到初见成效的过程。技术上的投入,往往都需要经历漫长的阶段,并且这些投入也并不能在第一时间被市场和消费者熟知,因此是一项耗时、耗钱、需要长期运作的业务,而收益也只能见于一段时间之后——在整个手机,乃至整个ICT行业,这条定律都是通用的。


“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因为手机品牌想着一招爆发成为一个全球品牌,基本上不太可能。苹果在PC时代已经如此;三星在功能机时代已经是全球第二。而在智能机时代来临之后,这些企业通过获得技术许可或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了促使它们登顶的催化剂。”


不过,这些既不为人所熟知、也很难在短期之内为企业创造出收益的投资,却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是手机企业的命脉。掌握的或经过专利授权的技术能力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掌握的技术越多,便越能长久立足。


回到开篇提到的,为什么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手机企业开始重视专利申请、技术投入等等问题的潜在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老杳认为:“通信行业历来是专利‘重镇’,身在通信圈,企业重视专利也很正常,这不仅说明了中国企业在进步,也表现出中国手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老杳援引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排名称,手机公司包括小米,乐视,OPPO,vivo,努比亚都有上榜,而这几个品牌经过了技术积累之后,近几年来都在市场中取得了亮眼的表现。同时,专利、技术的积累还帮助这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从而能去开拓更有潜力的市场。


重要性人人知,但投资技术不容易 


技术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对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言而喻,但是知易行难,技术投资的门槛之高也显而易见。


在资金方面,技术研发投入往往是一个不菲的数字。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华为在技术上的投入达到54.4亿美元。另外一家移动通讯企业小米也公布过类似的财务数据,其仅在自主研发芯片上的投资就高达10亿元。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在时间方面,技术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术研发不是开发完成就代表结束,随之而来的专利审批过程也同样漫长,更何况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专利政策不尽相同,需要区别对待。如果没有足够的法务经验,整个审批周期很可能变得更加漫长,从而使这家公司失去本该拥有的技术领先性。


所以,技术投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企业们也应该看清难度所在,量力而行,找到一个既能得到技术,又能减少投入并立竿见影的方式。老杳的观点是不妨换一个思路,与其自己关门搞研究,不如开门搞合作,“任何一个企业都知道重视研发,重视核心技术的投入。不过当遇到困难时,找一个合作厂商获得技术和专利的授权,对于一家实力不那么雄厚的企业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毕竟手机厂商主要发力点还是在产品上,而技术并不是所有手机企业都能够兼顾的领域。因此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把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交给技术成熟的合作伙伴,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这样的做法对于提升品牌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就是品牌,合作伙伴靠谱更重要


在通信行业中,能够提供技术研发外部支持的合作伙伴有很多,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公司就是美国高通公司(Qualcomm)。即使像华为这样在技术研发上有大量投入的公司,也依然与高通公司保持着知识产权合作。对其他手机厂商而言,高通公司提供了一个非常快捷的平台,让企业更容易在自身产品上采用最先进的专利技术。


比如,正是高通公司包括基带技术在内的专利包成就了iPhone,并使其功能远超iPod。这一差异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巨大,差不多每台近350美元。在苹果公司的官网上,一台128GB iPhone手机的售价接近749美元,而一台128GB iPod Touch (iPod触摸版)售价仅在399美元左右。


老杳认为,高通的技术领先性,也确保了它的市场认可地位,和其合作伙伴的产品领先性。他举例说,比如在手机处理器方面,“在第三方的处理器中,目前来看高通还是相对领先,虽然有一些企业做的也很出色,但与高通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选择与高通这样的品牌合作,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当然高通公司自己也获得了良好的回报,“2016年对高通公司来讲的确是比较顺风顺水,因为OPPO、vivo等手机公司选择和高通公司合作,可以实现竞争优势,这和不同公司的品牌定位有关系。自己做处理器并不一定能保证最好的盈利,也并不一定能保证成本降到最低。”


提升品牌实力,创造出更丰厚的利润,积攒核心技术,这都是一个慢慢提升的过程。如果把技术投入类比成乒乓球运动,那么选择一个好的知识产权合作伙伴,无疑就是中国选手最擅长的“短平快“战术,简单、有效、直接。老杳最后话锋一转,”这两年手机市场申报的专利越来越多,但优质专利却并不多,随着国内手机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未来,大陆手机市场一定会迎来专利大战,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由此可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尽早重视并开始技术研发投入,已然不能再等。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