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频

在电子电路中,产生的输出信号频率是输入信号频率的整数倍称为倍频。假设输入信号频率为n,则第一个倍频2n,相应地3n, 4n……等均称为倍频。使获得频率为原频率整数倍的方法。利用非线性器件从原频率产生多次谐波,通过带通滤波器选出所需倍数的那次谐波。在数字电路中则利用逻辑门来实现倍频。

CPU倍频

编辑

基本定义

倍频系数是指 CPU主频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最初CPU主频和 系统总线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 倍频技术也就相应产生。它的作用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提升。CPU主频计算方式为:主频=外频x 倍频。倍频也就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 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CPU的倍频,全称是 倍频系数。CPU的核心 工作频率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简称倍频。理论上倍频是从1.5一直到无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频是以0.5为一个间隔单位。外频与倍频相乘就是主频,所以其中任何一项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频上升。

历史来由

原先并没有倍频概念,CPU的主频和 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但CPU的速度越来越快, 倍频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它可使系统总线工作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那么CPU主频的计算方式变为:主频 = 外频 x 倍频。也就是倍频是指CPU和系统总线之间相差的倍数,当外频不变时,提高倍频,CPU主频也就越高。
一个CPU默认的倍频只有一个,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倍频。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如果两者不匹配,系统就无法工作。此外,现在CPU的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无法修改。

主要方法

编辑

傅里叶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模拟倍频方式,它采用了傅里叶级数。每一个周期性的信号能定义为一个 基频及它的 谐波部分的和。如果你变换振荡器的正弦波输出为方波,那么你能用下面的关系式:
下一步你必须选择这正确的次 谐波。你用一个带通 滤波器去衰减其它部分来选择要的部分
注意:此法仅适用于低频。

锁相环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倍频方法。在这个方法中,输出频率不是直接是基准频率的倍频,但出
于一个电压控制的独立振荡器,它是通过一个相位 比较器与基准频率同步。要被比较的频率是输出频率除以 倍频因子n。
由于频率分割,压控振荡器(VCO)必须产生乘以 n的倍频。分割后进入反馈回路,使在比较器输入端有相同的频率。
注意:在大的频率范围内容易实现。由于反馈回路及比较器的延迟引起频率抖动会降低锁相质量。.

参量法

Fordahl 开发了一个新的倍频模拟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基于在半导体之间给出的参数转移实
现乘法功能的硬件,在其输出端具有一个次 谐波衰减可选择的 倍频系数。一个输出带通 滤波器加以改善次谐波的衰减。由于模拟倍频类型,其频率n×Fref 的频谱纯度改善了,并且相位噪声及抖动降低了。
注意:在低频及高频时都能很好工作。

激光自倍频晶体

编辑
激光晶体和非线性光学晶体是两类不同功能的晶体: 激光晶体是指以晶体为基质, 通过分立的发光中心( 通常是稀土或过渡金属离子) 吸收泵浦光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激光输出的发光材料; 而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利用光波通过介质时极化的非线性响应对光波反作用, 形成在和频、 差频等处谐波发生( 非线性效应) 的晶体材料。 具有二次谐波发生( SHG) 效应, 即倍频效应的晶体成为倍频晶体。  
激光晶体由基质晶体和激活离子两部分组成。基质晶体为激活离子提供适当的晶体场位置, 利于其产生辐射。 基质晶体不决定激射特征, 对于激光起振阈值和效率有影响; 激活离子在基质中形成适当振荡能级, 在有外来能量激发时, 通过受激辐射产生激光。 激光晶体产生的激光波长决定于激活离子发射谱带及其振荡能级。  
一种优良的激光晶体, 需要激活离子和基质晶体的特性有良好的匹配。 总体来说, 要求优良的激光晶体有以下特点:
1. 良好的激光性能: 为获得低的阈值和高效激光输出能量, 要求晶体在泵浦光源辐射主要波段有强的有效吸收, 而在激光发射波段则应无光吸收。 要有高的荧光辐射量子效率, 适当的荧光寿命和受激发射截面, 而晶体内部损耗要小。  
2. 优良的光学均匀性: 要求激光晶体内部均匀,无杂质气泡、 无生长条纹和应力等缺陷, 折射率梯度小, 激活离子分布均匀。 而且, 要求晶体具有良好的动态光学均匀性, 即要求晶体在激光作用下, 不因热或其他作用, 如磁场作用而破坏晶体的静态光学均匀性。  
3. 优良的热稳定性: 要求晶体的热导率高, 晶体的热膨胀及热膨胀的各向异性小。 同时, 要求晶体有高的抗光损伤阈值。
4. 良好的机械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要求晶体的化学价态、 组成和结构稳定, 有良好的光照稳定性, 硬度适当, 机械加工和抛光性能好, 不解理, 不吸潮等。  
5. 易于生长一定尺寸可供应用的晶体。当然, 要获得符合以上所有要求的激光晶体是困难的, 必须按照激光器的实际要求, 选择主要条件相符的材料, 针对其弱点进行研究, 同时探索新的晶体材料。 目前常用的Nd:YAG和Nd:YVO4等晶体就与相应的激光器要求符合得很好, 这正是激光产业发展的基础。  
非线性光学晶体将一种波长激光通过非线性效应进行频率转换, 一种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 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要大, 有效非线性光学系数大则更好。2. 透过波段宽, 特别是在所需波段有很好的透过性, 在基频和倍频等波段没有吸收峰。3. 晶体双折射适当, 能够实现相关匹配, 最好能够实现90◦非临界相位匹配。4.抗光损伤阈值要高; 晶体有良好的热性质, 对于温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要小。5. 晶体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不潮解, 无明显完全解理面。6. 晶体硬度适中, 易于加工, 包括切割不脆裂, 易于研磨抛光等。7. 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生长出满足相关应用要求尺寸和质量的晶体, 可以生长大尺寸晶体则更为理想  
此外, 还希望所生长晶体成本低, 所用原料及残留物对环境和人体无害等。 但是, 实际上完全符合上述各种要求的晶体几乎不存在。 在选用晶体时, 应该对晶体的性能作综合评价和分析, 主要考虑应用所需要的基本要求, 兼顾其他要求。同时具有激光和倍频效应的晶体称为激光自倍频晶体
激光自倍频晶体具有激光和非线性两种功能,但绝不能将其看成是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的简单叠加。 在考虑对激光自倍频晶体的基本要求时, 必须考虑其激光特性和非线性特性, 特别要考虑激光和非线性特性的耦合和匹配, 同时更兼顾对于功能晶体的基本要求, 综合以上考虑, 一种优良的激光自倍频晶体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 晶体具有良好的荧光和激光特性: 晶体具有与泵浦光源相匹配的吸收谱带, 有适当大的吸收和发射截面, 适当的荧光寿命, 有强的荧光辐射量子效率; 上能级( 激发态) 吸收小, 同时要求在基频和倍频输出波段没有显著吸收。2. 有适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 对于低对称晶体,则要注意在位相匹配方向上吸收和发射波束的偏振性。3. 晶体双折射适当, 能实现位相匹配, 可实现非临界相位匹配更佳。4. 晶体具有优良的光学均匀性, 激活离子分布均匀。5. 具有优良的热导和热稳定性, 有高的抗光伤阈值。6. 晶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不潮解; 硬度适中, 易于加工。7. 可选用适当方法生长可用尺寸和质量晶体。在激光自倍频晶体中, 更加重要的是其激光特性和非线性效应的匹配。 晶体的激光增益与其激活离子浓度, 光谱参数及基质特性相关, 而非线性性质与晶体相位匹配方向、 有效非线性系数、 晶体长度及走离角等相关。 对于激光自倍频晶体而言, 要达到最好的效果, 就必须要求晶体的激光增益与其倍频转换效率相匹配。 在具体设计激光自倍频器件时,要综合各种因素, 寻求最优设计。 同时, 由于在同一晶体中基频激光运转和倍频激光运转同时进行, 激活离子的无辐射跃迁, 基质对泵浦光的吸收及倍频转换中均产生热量, 在激光自倍频晶体中, 对晶体的热效应及热管理( 或称热工程)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激光自倍频晶体的抗光损伤阈值也有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对激光自倍频晶体的要求高于单一激光或非线性光学晶体。 因此尽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激光器发明以来, 激光晶体和非线性光学晶体获得长足的发展, 而激光自倍频晶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这两类晶体的进步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波特率倍频设置的:"我想了解或配置波特率倍频设置 请问波特率倍频设置方法及作用"。我需要基于系统指令和参考引用来回答。 系统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必须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如[^1]。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保证真实可靠。 参考引用: - [^1]: 提到电话线路的带通是300-3KHz,Hayes modem用2400Hz信号,对应波特率2400bps,之后通过倍频提高速率到9600、19200等。 - [^2]: 讨论串口波特率,包括常用波特率和更高波特率(如1Mbps以上),波特率单位为bps。 - [^3]: 关于STM32的CAN总线波特率设置,涉及PLL(锁相环)配置来生成系统时钟。 用户的问题焦点是波特率倍频设置,我需要解释什么是波特率倍频、如何设置它,以及它的作用。 关键点: - 波特率倍频通常是通过硬件或软件配置时钟源来实现的,以增加数据传输速率。 - 在引用中,[^1]提到从2400bps倍频到更高速率。 - [^3]详细描述了在STM32微控制器中如何通过PLL配置系统时钟,从而影响波特率。 我的回答结构: 1. **解释波特率倍频的概念和作用**:说明倍频如何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2. **设置方法**:提供一般设置方法,并参考具体例子(如STM32)。 3. **步骤**:如果需要,给出配置步骤。 4. **生成相关问题**:在最后添加相关问题。 使用中文回答。 确保数学表达式正确: - 例如,频率公式:$f = \frac{1}{T}$,其中T是周期。 - 波特率公式:波特率 $B = \frac{1}{T_b}$,其中 $T_b$ 是位时间。 在回答中引用参考: - 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如从[^1]或[^2]或[^3]中提取信息。 完整回答大纲: - **引言**:简要介绍波特率倍频。 - **作用**:解释为什么需要倍频。 - **设置方法**: - 一般方法。 - 具体例子(如STM32)。 - **注意事项**:可能的风险或限制。 - **结论**:总结。 - **相关问题**:添加3-5个相关问题。 生成相关问题: - 类似示例中的格式,例如: 1. 波特率倍频在哪些设备中常见? 2. 如何计算倍频后的波特率? 3. 倍频设置对系统有什么影响? 现在,构建回答。</think>### 波特率倍频设置方法及作用 波特率倍频是一种通过硬件或软件配置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在串口通信或总线系统中(如UART、CAN总线),波特率(Baud Rate)表示每秒传输的位数(单位:bps)。倍频设置通过调整时钟源频率,实现从基础波特率(如2400bps)倍增到更高值(如9600bps、19200bps等),从而提高通信效率。下面我将逐步解释其作用、设置方法,并提供实际示例。 #### 1. 波特率倍频的作用 波特率倍频的主要作用是**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同时**优化系统资源利用**: - **提高效率**:在给定硬件条件下,倍频允许使用更高的波特率传输数据,减少延迟。例如,在电话线路中,基础频率为2400Hz对应波特率2400bps,通过倍频可达到9600bps或更高[^1]。 - **节省成本**:无需更换硬件,只需软件配置即可升级通信能力,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如STM32微控制器)。 - **适应高带宽需求**:在高波特率场景(如1Mbps以上),倍频支持实时数据传输,常见于工业自动化或汽车CAN总线系统[^2]。 - **数学基础**:波特率与时钟频率相关,公式为: $$ B = \frac{f_{\text{clock}}}{k} $$ 其中,$B$ 是波特率(bps),$f_{\text{clock}}$ 是系统时钟频率(Hz),$k$ 是分频因子。倍频通过增加 $f_{\text{clock}}$ 来实现 $B$ 的倍增,例如从2400bps倍频到9600bps时,$k$ 保持不变,$f_{\text{clock}}$ 提高到4倍[^1][^2]。 #### 2. 波特率倍频的设置方法 设置波特率倍频通常涉及配置时钟源(如PLL,锁相环)。以下是通用步骤和具体示例: ##### 通用设置步骤: 1. **确定基础波特率**:先选择系统支持的基础波特率(如2400bps),并确认硬件限制(如时钟源频率)。 2. **计算倍频系数**:基于目标波特率计算所需倍频系数 $N$(整数倍),公式为: $$ N = \frac{B_{\text{target}}}{B_{\text{base}}} $$ 其中,$B_{\text{target}}$ 是目标波特率(如9600bps),$B_{\text{base}}$ 是基础波特率(如2400bps)。确保 $N$ 在硬件允许范围内(通常为2、4、8等)。 3. **配置时钟源**:通过软件(如嵌入式固件)调整PLL参数,以生成更高频率的时钟信号。 4. **验证和测试**:使用示波器或通信测试工具检查实际波特率,确保无数据错误。 ##### 具体示例(基于STM32微控制器): 在STM32中,CAN总线或UART的波特率倍频通过PLL配置系统时钟(SYSCLK)实现。参考STM32F4系列设置方法[^3]: - **步骤详解**: 1. **选择外部晶振频率**:例如,基础晶振频率 $f_{\text{osc}} = 8\text{MHz}$。 2. **配置PLL参数**:使用寄存器设置PLL_M(预分频)、PLL_N(倍频因子)、PLL_P(后分频)系数。目标SYSCLK频率计算为: $$ f_{\text{SYSCLK}} = \frac{f_{\text{osc}}}{\text{PLL\_M}} \times \text{PLL\_N} \div \text{PLL\_P} $$ 例如,为获得168MHz系统时钟(支持高波特率): - 设 $\text{PLL\_M} = 8$,$\text{PLL\_N} = 336$,$\text{PLL\_P} = 2$。 - 计算:$f_{\text{SYSCLK}} = (8 \div 8) \times 336 \div 2 = 168\text{MHz}$[^3]。 3. **设置波特率分频器**:在UART/CAN模块中,配置分频因子 $k$ 以实现目标波特率。例如,若目标波特率为1Mbps: $$ k = \frac{f_{\text{SYSCLK}}}{B_{\text{target}}} = \frac{168\text{MHz}}{1\text{Mbps}} = 168 $$ 在代码中设置相应寄存器。 4. **代码实现**(简化伪代码): ```c // STM32 HAL库示例 RCC_OscInitTypeDef osc_init = {0}; osc_init.PLL.PLLM = 8; // PLL_M 分频 osc_init.PLL.PLLN = 336; // PLL_N 倍频 osc_init.PLL.PLLP = 2; // PLL_P 分频 HAL_RCC_OscConfig(&osc_init); // 应用PLL配置 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huart.Init.BaudRate = 1000000; // 设置目标波特率1Mbps HAL_UART_Init(&huart); // 初始化UART ``` - **注意事项**: - **硬件兼容性**:确保目标波特率不超过接口最大支持值(如UART通常上限为10Mbps)。 - **误差控制**:倍频后时钟抖动可能导致数据错误,需使用误差小于3%的时钟源[^2]。 - **功耗影响**:高倍频会增加功耗,在电池供电设备中需权衡性能与能耗。 #### 3. 常见应用场景 - **串口通信**:在Modem或工业设备中,从2400bps倍频到115.2Kbps或更高,提升文件传输速度[^1][^2]。 - **CAN总线**:在汽车电子中,通过倍频实现500Kbps到1Mbps的升级,满足实时控制需求[^3]。 - **嵌入式系统**:如STM32项目,倍频优化传感器数据采集效率。 总之,波特率倍频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数据速率提升方法。通过合理配置时钟源(如PLL),您可以在大多数微控制器中实现。建议参考具体芯片手册(如STM32参考手册)进行详细设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