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Kubernetes调度-污点和容忍Taint&Toleration

NodeAffinity节点亲和性,是在Pod上定义的一种属性,使得Pod能够被调度到某些Node上运行(优先选择或强制要求)。Taint则正好相反,它让Node拒绝Pod的运行。简单地说,被标记为Taint的节点就是存在问题的节点,比如磁盘要满、资源不足、存在安全隐患要进行升级维护,希望新的Pod不会被调度过来,但被标记为Taint的节点并非故障节点,仍是有效的工作节点,所以仍需将某些Pod调度到这些节点上时,可以通过使用Toleration属性来实现。

在默认情况下,在Node上设置一个或多个Taint之后,除非Pod明确声明能够容忍这些污点,否则无法在这些Node上运行。


一、容忍和污点Taint和Toleration

官 方 文 档
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scheduling-eviction/taint-and-toleration/

设计理念
Taint(锁)污点在一类服务器上打上污点, 作用在节点上,让不能容忍这个污点的Pod不能部署在打了污点的服务器上。

Toleration(钥匙)容忍是让Pod容忍节点上配置的污点, 作用在pod上,可以让一些需要特殊配置的Pod能够调用到具有污点和特殊配置的节点上。

生产环境并非随便调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部署容忍和污点Taint和Tolera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Taint配置解析

创建一个污点(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污点)如果node节点上有多个Taint,每个Taint都需要容忍才能部署上去。

示例:

kubectl taint nodes NODE_NAME TAINT_KEY=TAINT_VALUE:EFFECT

# 举例:
# kubectl taint nodes k8s-node01 ssd=true:NoSchedule

[root@k8s-master01 taint]#kubectl taint nodes k8s-node01 ssd=true:NoSchedule
node/k8s-node01 tainted

该Taint的键为ssd,值为true,Taint的效果是NoSchedule。这意味着除非Pod明确声明可以容忍
这个Taint,否则不会被调度到node1上。


重要解释:

  • NoSchedule:禁止调度到该节点,已经在该节点上的Pod不受影响。

  • NoExecute:禁止调度到该节点,如果不符合这个污点,会立马被驱逐(或在一段时间后)。

  • PreferNoSchedule:尽量避免将Pod调度到指定的节点上,如果没有更合适的节点,可以部署到该节点。

  • tolerationSeconds:它指的是Pod能够容忍某个节点污点的时间长度。


三、Toleration配置解析

作用在pod上

方式一:完全匹配,key和value、effect都和taint一样

tolerations:
- key: "taintKey"
  operator: "Equal"
  value: "taintValue"
  effect: "NoSchedule"

方式二:不完全匹配,只需要key和effect就可以,不需要匹配value。比如GPU,可能有很多种类。

tolerations:
- key: "taintKey"
  operator: "Exists"
  effect: "NoSchedule"  

方式三:大范围匹配,只需匹配key,(不推荐key为内置Taint

- key: "taintKey"
  operator: "Exists"

方式四:匹配所有(不推荐)

tolerations:
- operator: "Exists"

停留时间配置:

如果节点加的NoExecute,tolerationSeconds配置容忍多久会赶走,可以实现快速迁移。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关于如何使用Kubernetes client-java给Node打污点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Kubernetes中污点的基本概念。污点(Taint)是用于Node排斥某些Pod的一种机制,通常用于确保Pod不会被调度到不合适的Node上。用户可能是在管理集群,需要标记某些Node,比如标记为仅运行特定类型的Pod,或者进行维护等。 接下来,用户问的是使用client-java库来实现这个操作。我记得Kubernetes的Java客户端库是官方提供的,允许通过Java代码与Kubernetes API交互。要给Node打污点,首先需要获取目标Node对象,然后修改其spec中的taints字段,最后通过API更新这个Node对象。 首先,我需要确认如何通过client-java库获取Node对象。通常,可以使用CoreV1Api类的readNode方法,传入Node的名称来获取当前的Node信息。然后,需要构造一个V1Taint对象,设置key、valueeffect。例如,key可能是"dedicated",value是"gpu",effect是"NoSchedule"。 然后,将新建的V1Taint对象添加到Node的spec的taints列表中。需要注意的是,taints是一个列表,可能需要先检查现有的污点是否存在,避免覆盖。不过,如果用户是要覆盖或完全替换,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通常情况下,添加新的污点时应该保留已有的污点,所以需要先获取当前的taints列表,再添加新的污点进去。 接下来,构建V1NodeSpec对象,将taints列表设置进去,再更新整个V1Node对象的spec部分。最后,使用CoreV1Api的replaceNode方法,传入Node名称更新后的Node对象,完成替换操作。 在代码实现时,还需要处理可能的异常,比如Node不存在、权限不足、或者API调用失败等。此外,要确保Kubernetes的配置正确,比如kubeconfig的加载或者in-cluster的配置,以便客户端能正确连接到集群。 可能的注意事项包括:确认客户端有更新Node的权限,因为修改Node的污点通常需要较高的权限;处理并发修改的问题,比如在获取Node信息更新之间,Node可能被其他操作修改,导致版本冲突,这时候需要使用resourceVersion来处理乐观锁。 总结步骤应该是:初始化ApiClient,创建CoreV1Api实例,获取目标Node,构造污点对象,更新Node的spec.taints,然后替换Node对象。示例代码应该展示这些步骤,包括导入必要的类,处理异常,以及具体的API调用方式。 可能用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依赖的引入是否正确,比如client-java的版本是否支持某些字段,或者污点的effect值是否正确(如NoSchedule、PreferNoSchedule、NoExecute)。需要提醒用户注意这些细节,并提供相关的参考文档链接,如Kubernetes官方文档或client-java的GitHub仓库。</think>使用 Kubernetes 的 Java 客户端库 (`client-java`) 给 Node 打污点(Taint)的步骤如下: --- ### 1. **核心概念** - **污点 (Taint)**:用于标记 Node,排斥不匹配容忍(Toleration)的 Pod。 - **组成要素**: - `key`: 污点的标识符(必填)。 - `value`: 污点的值(可选)。 - `effect`: 排斥效果(如 `NoSchedule`、`PreferNoSchedule`、`NoExecute`)。 --- ### 2. **Java 客户端操作步骤** #### a. 添加依赖 确保 `pom.xml` 包含最新版 `client-java`: ```xml <dependency> <groupId>io.kubernetes</groupId> <artifactId>client-java</artifactId> <version>18.0.0</version> <!-- 检查最新版本 --> </dependency> ``` #### b. 代码实现 ```java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openapi.ApiClient;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openapi.ApiException;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openapi.Configuration;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openapi.apis.CoreV1Api;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openapi.models.V1Node;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openapi.models.V1NodeSpec;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openapi.models.V1Taint; import io.kubernetes.client.util.Config; public class NodeTaint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1. 初始化 Kubernetes 客户端 ApiClient client = Config.defaultClient(); Configuration.setDefaultApiClient(client); CoreV1Api api = new CoreV1Api(); String nodeName = "your-node-name"; // 替换为目标 Node 名称 // 2. 获取当前 Node 对象 V1Node node = api.readNode(nodeName, null); // 3. 创建污点对象 V1Taint taint = new V1Taint() .key("example-key") // 污点键 .value("example-value") // 污点值(可选) .effect("NoSchedule"); // 排斥效果 // 4. 更新 Node 的污点列表(保留原有污点) V1NodeSpec spec = node.getSpec(); if (spec == null) { spec = new V1NodeSpec(); } spec.addTaintsItem(taint); // 添加新污点 node.setSpec(spec); // 5. 提交修改到 Kubernetes API api.replaceNode(nodeName, node, null, null, null); System.out.println("Node 污点设置成功!"); } catch (Api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API 异常: " + e.getResponseBody()); } } } ``` --- ### 3. **关键注意事项** - **权限**:确保 ServiceAccount 或 kubeconfig 有 `update` Node 的权限。 - **并发控制**:多线程操作时需处理资源版本 (`resourceVersion`) 冲突。 - **污点效果**:`effect` 必须为合法值(如拼写错误会导致 API 拒绝)。 --- ### 4. **验证操作** 通过 `kubectl describe node <node-name>` 检查污点是否生效: ``` Taints: example-key=example-value:NoSchedule ``` --- ### 5. **参考文档** - [Kubernetes Taints and Tolerations](https://kubernetes.io/docs/concepts/scheduling-eviction/taint-and-toleration/) - [client-java GitHub 仓库](https://github.com/kubernetes-client/java) 如有其他问题(如删除污点、批量操作),可进一步补充说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Cyan_Jian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