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的概述
一、Angular是什么
Angular 是由谷歌开发与维护一个开发跨平台应用程序的Web前端开发框架,同时适用于手机与桌面。
二、发展史
1. Angular是Google推出的Web前端开发框架,从12年发布起就受到了强烈的关注,他首次提出了双向绑定的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就在2016年9月中旬,时隔4年,Google正式发布了Angular的第二代开发框架Angular2,2017年3月推出了Angular4。
Angular的故事:
首先是Angular的发家史,首先在09年的时候,这两位帅哥Misko和Adam在业余时间创造了Angular,当时Misko接受了一个叫做Feedback的项目,经过6个月的迭代,代码量已经达到了17000行,维护起来非常的艰难,所以Misko就想用他手上的Angular去重写这个项目,那么重写的结果怎么样呢?代码量从17000行,惊人的减少到了1500行,并且前后也只花了3周的时间。所以可以看出这个Angular的开发效率是非常非常的高。那么这次事件之后呢,Misko的主管就十分看好这个项目,决定正式立项,并且组件专职的团队来开发和维护,而且把Angular这个开发框架正式命名为AngularJS。从这里,Angular就开始进入了快速迭代。
2. AngularJS的痛点
3. Angular 2特性
令人兴奋的是,早在14年3月份,官方博客就有提及新Angular的开发计划,而且很快,就在同年的9月份,在NG-Europe大会上,Angular 2 正式亮相。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官方不再用AngularJS来命名新的的框架,而是直接采用Angular,把后面的JS去掉了。Angular 2经过两年的迭代开发,经过了α版本,也经过了β版本,在2016年9月正式对外发布了,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Angular的版本更新的非常快,2017年3月发布了Google团队又发布了最新的Angular4,现在Angular 4的热乎气还没过呢,Angular 5 又要出来了,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不论是Angular 4 还是Angular 5,其内核依然是Angular 2。
三、SPA
单页应用(SinglePage Application,SPA),就是只有一张Web页面的应用,是加载单个HTML 页面并在用户与应用程序交互时动态更新该页面的Web应用程序。
浏览器一开始会加载必需的HTML、CSS和JavaScript,所有的操作都在这张页面上完成,都由JavaScript来控制。因此,对单页应用来说模块化的开发和设计显得相当重要。
Angular是一款优秀的前端js框架,用它可以轻松构建SPA(Single Page Application,单页面应用程序) ,它的特征是:具有mvc的架构模式,便于模块化开发,自动化双向数据绑定和特有的指令系统。它最大限度的解放了Dom操作,让js代码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通过简单的指令,结合页面结构和逻辑数据,通过自定义指令,实现组件化编程,代码结构更合理,维护成本更低。
四、Angular 架构概览
Angular 是一个用 HTML 和 JavaScript 或者一个可以编译成 JavaScript 的语言(例如 Dart 或者 TypeScript ),来构建客户端应用的框架。
该框架包括一系列库,有些是核心库,有些是可选库。
我们是这样写 Angular 应用的:用 Angular 扩展语法编写 HTML 模板,用组件类管理这些模板,用服务添加应用逻辑,用模块打包发布组件与服务。
然后,我们通过引导根模块来启动该应用。 Angular 在浏览器中接管、展现应用的内容,并根据我们提供的操作指令响应用户的交互。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后面我们将学习更多的细节。不过,目前我们还是先关注全景图吧。
这个架构图展现了 Angular 应用中的 8 个主要构造块:
· 模块 (module)
· 组件 (component)
· 模板 (template)
· 元数据 (metadata)
· 数据绑定 (data binding)
· 指令 (directive)
· 服务 (service)
· 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
接下来我按顺序并结合图来讲解一下。
1. 模块 (module)
Angular 应用是模块化的,并且 Angular 有自己的模块系统,它被称为 Angular 模块或 NgModules。
Angular 或者 Ionic新建的项目,都会存在一个根模块,默认名是 AppModule。如果你使用了模块化来创建应用,包括 AppModule,每个都会存在一个 @NgModule 装饰器的类(虽然他很像 java 中的注解,但是他的官方命名叫装饰器)。我们新建的页面,如果不使用懒加载,都要在
@NgModule
中先声明后使用
。
下面举个例子,简单介绍一下 @NgModule 中的内容
//app.
module.ts
import{ NgModule }
from'@angular/core';
import{ BrowserModule }
from'@angular/platform-browser';
@NgModule({
imports: [ BrowserModule ],
providers: [ Logger ],
declarations: [ AppComponent ],
exports: [ AppComponent ],
bootstrap: [ AppComponent ]
})
exportclassAppModule { }
· imports 本模块声明的组件模板需要的类所在的其它模块。
· providers 服务的创建者,并加入到全局服务列表中,可用于应用任何部分。
· declarations 声明本模块中拥有的视图类。Angular 有三种视图类:组件、指令和管道。
· exports declarations 的子集,可用于其它模块的组件模板。
· bootstrap 指定应用的主视图(称为根组件),它是所有其它视图的宿主。只有根模块才能设置 bootstrap 属性。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左上角,模块是用来接收一个用来描述模块属性元数据对象的。
2. 组件 (component)、模板 (template)、元数据 (metadata)
这次我们把这三点一起来讲,先看一下这段代码
//hero-list.component.ts
@Component({
selector:'hero-list'
,
templateUrl:'./hero-list.component.html',
providers: [ HeroService ]
})
export
classHeroListComponentimplementsOnInit {
/* . . . */
}
组件是构成整个Angular应用的基础单元,而且这些组件层层嵌套,自上而下的形成一个组件树,大家对组件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么一个组件里面到底包含什么东西?
组件内部包含有JavaScript逻辑,还自带有JavaScript和CSS的渲染自己,所以每个组件都能独自的完成各自的功能。虽然每个组件各司其职,但组件以树的形式来组织,意味着组件之间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他们之间有着完善的通信机制。每个组件都可以定义自己的输入、输出属性,这些属性称为了组件对外的接口,负责与上下游的组件进行交互。
组件就是一个类,是Angular的核心。@Component 是组件元数据装饰器,用来修饰一个组件,他能接受一个配置对象, Angular 会基于这些信息创建和展示组件及其视图。
· selector:CSS 选择器,它告诉 Angular 在父级 HTML 中查找 <hero-list> 标签,创建并插入该组件。
· templateUrl:组件 HTML 模板的模块相对地址,如果使用 template 来写的话是用“`”这个符号来直接编写 HTML 代码。
· providers:组件所需服务的依赖注入。
template
模板就是那段 HTML 代码,可以用templateUrl 引入外面的,也可以用 template`` 直接写。
metadata
元数据装饰器用类似的方式来指导 Angular 的行为。例如 @Input、@Output、@Injectable等是一些最常用的装饰器,用法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中间那一块,模板、元数据和组件共同描绘出这个视图。
3. 数据绑定 (data binding)
这里一共展示四种数据绑定,看一下示例代码:
1)
//插值表达式 显示组件的hero.name属性的值
<
li>{{hero.name}}</
li>
2)
//属性绑定 把父组件selectedHero的值传到子组件的hero属性中,也可以把组件中的属性绑定到模板中元素的dom属性上。
<hero-detail [hero]=
"selectedHero"></hero-detail>
3)
//事件绑定 用户点击英雄的名字时调用组件的selectHero方法
<
li(click)=
"selectHero(hero)"></
li>
4)
//双向绑定 数据属性值通过属性绑定从组件流到输入框。用户的修改通过事件绑定流回组件,把属性值设置为最新的值
<
input[(ngModel)]=
"hero.name">
可能大家对各种括号看的眼花了,总结一下:
1. 双花括号是单向绑定,传递的是值。方向是 组件
->
模板
。
2. 方括号是单向绑定,传递的是属性。方向是 父组件
->
子组件
。
3. 圆括号是事件绑定,处理点击等活动(
action
)
。
4. 方括号套圆括号是双向绑定,方向是 组件
<->
模板
。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中间那一块,数据绑定给模板和组件提供数据交互的方式。
4. 指令 (directive)
严格来说组件就是一个指令
,但是组件非常独特,并在 Angular 中位于中心地位,所以在架构概览中,我们把组件从指令中独立了出来。
我们这里提到的指令有两种类型:
结构型 structural 指令和属性 attribute 型指令。
放一下原文证明一下组件确实算是一个指令:
While a component is technically adirective, components are so distinctive and central to Angular applicationsthat this architectural overview separates components from directives.
Two other kinds of directives exist: structural and attribute directives.
1) 结构型指令是 ngFor、ngIf 这种的,通过在
DOM
中添加、移除和替换元素来修改布局。
2) 属性型指令是 ngModel 这种的,用来修改一个现有元素的外观或行为。
Angular 还有少量指令,它们或者修改结构布局(例如 ngSwitch ),或者修改 DOM 元素和组件的各个方面(例如 ngStyle 和 ngClass)。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右上角那一块,组件是一个带模板的指令,只是扩展了一些面向模板的特性。
5. 服务 (service)
官方文档的概念:
服务是一个广义范畴,包括:值、函数,或应用所需的特性。服务没有什么特别属于 Angular 的特性。Angular 对于服务也没有什么定义,它甚至都没有定义服务的基类,也没有地方注册一个服务。
这就像你在 iOS 或者 Android 里单独建了一个类叫httpService ,封装了网络请求服务一样,不是具体的什么东西,就是一个概念了解下就行。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左下角角那一块,服务是用来封装可重用的业务逻辑。
6. 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
依赖注入是提供类的新实例的一种方式,还负责处理类所需的全部依赖。大多数依赖都是服务。 Angular 使用依赖注入来提供新组件以及组件所需的服务。
比如我们要给某组件导入 HomeService 这个服务,看这段代码:
constructor(private service: HeroService){
...
}
这个constructor就是构造函数
,依赖注入在 constructor 中进行。你也许会觉得前面写上 private、public(在构造函数内写上public会自动创建类的成员变量) 之类的很怪,这是 TypeScript 语法比较特殊,习惯就好。
当 Angular 创建组件时,会首先为组件所需的服务请求一个注入器injector。我们必须先用注入器 injector 为 HeroService 注册一个提供商 provider(服务)。
看一下下面的代码,意思就是我们必须在 providers 写上才能用(如果不在组件中注册,则需要在模块中注册)
@Component({
selector
:
'hero-list',
templateUrl
:
'./hero-list.component.html',
providers
: [ HeroService ]
})
在图中的意义:看图左下角角那一块,依赖注入主要用来导入服务。
下一节我们将一步步搭建Angular官方文档中的《英雄指南》来进一步深入了解Angular。
注:本文面向的对象是Angular的初学者,欢迎各路大牛批评点错。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些学习资源
《Angular权威教程》
书内容不错,由浅入深,从网上买的正版纸质书,习惯PDF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电子书资源。
Angular2.0视频教程
大漠穷秋出的教程,必看。
Angular中文文档
官方文档,内容很全,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TypeScript中文文档
官方文档,至少要把 TS 的基本语法要去掌握了。
Rxjs官方文档中文翻译
翻译质量不错,值得一看。
Angular 现在出到4.0 了,大家有可能会担心网上 Angular2.0 相关的内容会过时,其实不必有这种担心。
按照官方的说法,从 2.0 版本开始出的新版本会保持向后兼容,不会出现 1 到 2 这么大的变化了,大家可以放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