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存分配方式
内存分配方式有三种:
1.从静态存储区域分配。内存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好,这块内存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例如全局变量,static变量。
2.从栈上分配。函数内的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自动被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内存容量有限。
3.从堆上分配,亦称动态内存分配。程序在运行的时候用malloc或new申请任意多少的内存,程序员自己负责在何时用free或delete释放内存。动态内存的生存期由程序员决定,使用非常灵活,但如果在堆上分配了空间,就有责任回收它,否则运行的程序会出现内存泄漏,频繁地分配和释放不同大小的堆空间将会产生堆内碎块。
2.程序的内存空间
一个程序将操作系统分配给其运行的内存块分为5个区域: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为运行函数而分配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数据、返回地址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后进先出)。
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不同于数据结构中的堆,分配方式类似于链表。
3、全局区(静态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储在这里。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在以前到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细分为初始化的(DATA段)和未初始化到(BSS段),在C++里已经没有这个区分了,它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4、常量存储区:常量字符串就存放在这里。一般不允许修改。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3.示意图及例子
a.示意图如下:
|----------------------| 高地址
| 栈区(Statk) | -->向下增长
|----------------------|
| 堆区(Heap) | -->向上增长
|----------------------|
| 未初始化(BSS) |
|----------------------|
| 初始化(Data) |
|----------------------|
| 常量存储区 |
|----------------------|
| 正文段(Text) |
|----------------------| 低地址
附上另一副图:
b.一段经典的例子程序,帮助理解
1
//main.c
2
#include<string.h>
3
#include<stdlib.h>
4
int a =
0;//全局初始化区
5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区
6
int main()
7
{
8
int b =
0;//栈
9
char s[] =
"abc";//栈
10
char *p2;//栈
11
char *p3 =
"123456";//123456\0在常量区,p3在栈上
12
static
int c =
0;//全局初始化区
13
p1 = (char *)malloc(10);
14
p2 = (char *)malloc(20);//分配得到到空间在堆区
15
strcpy(p1,"123456");//123456\0放在常量区
16
//编译器可能会将它与p3所指向的123456\0优化成一个地方
17
return
0;
18
}
c.常量存储区的优化
1
#include<stdio.h>
2
int main()
3
{
4
char str1[] =
"hello world";
5
char str2[] =
"hello world";
6
char* str3 =
"hello world";
7
char* str4 =
"hello world";
8
if(str1 == str2)
9
printf("str1 and str2 are same.\n");
10
else
11
printf("str1 and str2 are not same.\n");
12
13
if(str3 == str4)
14
printf("str3 and str4 are same.\n");
15
else
16
printf("str3 and str4 are not same.\n");
17
return
0;
18
}
//str1 and str2 are not same.
//str3 and str4 are same.
4. 堆与栈的区别
4.1 申请方式
stack: 由系统自动分配,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
heap: 需要程序员自己申请,并指明大小。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程序员控制,容易产生memory leak。
4.2 申请后响应
stack: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heap: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
4.3 申请的空间大小
stack:在 WINDOWS下,栈的大小是2M,由编译器决定。
heap:一般来讲在32位系统下,堆内存可以达到4G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堆内存几乎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4.4 生长方式
stack: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
heap:向着内存地址增加的方向,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系统使用链表来管理空闲的内存地址。
4.5 申请效率
stack:由于栈是编译器自动管理的,因此栈的申请效率高,但程序员无法控制。
heap:堆由new或malloc动态申请,一般速度较慢,并且容易产生内存碎片。能被程序员控制,使用方便。
4.6 存储内容
stack:在函数调用时,第一个进栈的是主函数中后的下一条指令(函数调用语句的下一条可执行语句)的地址,然后是函数的各个参数,在大多数的C编译器中,参数是由右往左入栈的,然后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注意静态变量是不入栈的。
当本次函数调用结束后,局部变量先出栈,然后是参数,最后栈顶指针指向最开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数中的下一条指令,程序由该点继续运行
heap:一般是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体内容有程序员安排。
4.7存取效率的比较
char s1[] = "aaaaaaaaaaaaaaa";
char *s2 = "bbbbbbbbbbbbbbbbb";
aaaaaaaaaaa是在运行时刻赋值的;
而bbbbbbbbbbb是在编译时就确定的;
但是,在以后的存取中,在栈上的数组比指针所指向的字符串(例如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