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进度管理7个过程:
1) 规划进度管理:为规划、编制、管理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而制定政策、程序和文档过程。
2)定义活动:识别和记录为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而采取的具体行动的过程。
3)排列活动顺序: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之间关系。
4)估算活动所需资源:估算执行各项活动所需材料、人员、设备或用品的种类和数量过程。
5)估算活动持续时间:根据资源估算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那个所需工期的过程。
6)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分析活动顺序,持续时间、资源需求和进度制约因素,创建项目进度模型的过程。
7)控制进度:监控项目活动状态,更新项目进展、管理进度基准变更,以实现计划的过程。
二、规划进度管理
1.规划进度管理是为实施项目进度管理制定政策和程序,并形成文档化的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的过程。作用是在整个项目过程管理、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提供指南方向。
2.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用于制定进度管理计划信息、范围基准,项目范围说明书、WBS和WBS词典,用于定义活动,持续范围,时间估算,进度管理;相关成本风险和沟通决策)。
2)项目章程:项目章程中规定的总体里程碑进度计划和项目审批要求,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管理。
3)组织过程资产:历史信息,可用的监督和报告工具,进度控制工具,项目发展指南。
4)事业环境因素。
3.输出:
1)项目进度管理计划定义: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为编制监督和控制项目进度建立准则和明确活动,根据项目需要,进度管理可以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况的,其应包括的控制临界值。
2)项目进度管理计划主要内容:项目进度模型制定(用于制定项目进度模型进度规划方法论和工具);准确度(规定活动持续时间,估算可持续空间,以及允许的应急储备数量);计量单位:规定每种资源的计量单位。组织程序衔接:工作分解结构为进度管理计划,提供框架,保证估算及资源计划的协调一致。项目进度模型维护:规定在项目执行期间,在进度更新模型中更新项目状态,记录项目进展。控制临界值:规定偏差临界值,用于监督进度绩效。绩效测量规则:用于绩效测量的挣值管理EVM规则或其他测量规则。报告格式:规定各种进度报告的格式和编制频率。过程描述:对每个进度管理过程进行书面描述。
三、定义活动
1.定义:活动就完成工作包所需要进行的工作,实施项目时安排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单元。
2.输入:
1)进度管理计划:规定了管理项目单元所需要的细致程度(颗粒度问题)。
2)范围基准:在定义活动时,需明确考虑范围基准的WBS、可交付成果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
3)组织过程资产:经验教训知识库、标准化流程、来自以往项目的包含标准活动清单或部分活动清单模板。
4)事业环境因素:组织文化结构、商业数据库发布的商业信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DS。
3.输出:
1)活动清单:项目所需的全部活动综合清单,包括每个活动标识及其工作范围。
2)活动属性:活动清单中活动描述的扩展。
3)里程碑清单:特定日期的里程碑实现日期,可能影响活动的排序。
四、排列活动顺序
1.定义:识别和记录项目活动之间关系的过程。
2.输入:
1)进度管理计划:用于项目进度规划方法和工具,对活动排序有指导作用;
2)活动清单:列出项目所需要的、待排序的全部活动;
3)活动属性:活动之间的必然关系或确定的紧前或紧后关系;
4)里程碑清单:特定历程碑日期,可能影响活动顺序;
5)事业环境因素:政府或行业标准,PMIS进度规划工具;
6)项目范围说明书。
3.输出:
1)项目进度网络图: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图像。
2)项目文件更新:活动清单、活动属性、里程碑清单、风险登记册。
五、估算活动资源
1.定义:估算执行各项活动所需的材料、人员、设备或用品种类和数量过程,明确完成所需资源种类数量和特性,以便做成更准确成本和持续时间的估算。
2.输入:
1)进度管理计划:明确资源估算的准确度和计量单位。
2)活动清单:明确了那些活动需要资源。
3)活动属性:每项活动所需的资源。
4)资源日历:每种具体的资源可用的工作日或工作班次日历。
5)风险登记册:可能影响资源的可用性就资源选择。
6)活动估算成本:活动的估算成本可能影响对资源的选择。
7)组织过程资产、事业环境因素。
3.输出:
1)活动资源需求:明确了工作包中每种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类型和数量。
2)资源分解结构:资源类别和类型的展现(RBS)。
3)项目文件更新:活动清单、活动属性、资源日历。
六、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1.定义:根据资源估算的结果,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工作时段数的过程,主要作用:确定每个活动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量,为制定进度计划过程提供主要输入。
2.输入:
活动清单、活动属性、活动资源需求、资源日历、项目范围说明书(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风险登记册、资源分解结构、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3.输出:
1)活动持续时间估算,对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工作时段数量的定量评估。
2)项目文件更新:活动属性、假设条件等。
七、制定进度计划
1.定义:分析活动顺序持续时间、资源需求和进度制约因素,创建项目进度模型的过程。
2.输入:
进度管理计划、活动清单、活动属性、项目进度网络图、资源日历、活动资源需求、活动持续时间估算、项目范围说明书。
2.输出:
1)进度基准:经过批准的项目进度计划,只有通过正式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变更,用于与实际结果比较的依据。
2)项目进度计划:进度模型的输出,展示活动之间相互关联关系,以及计划日期,持续时间,里程碑和所需资源。
3)里程碑进度计划:横道图,详细的进度计划信息。
4)进度数据:用于控制进度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5)项目日历:规定可以开展活动的工作日和工作班次。
6)项目管理计划更新:进度基准、进度管理计划
7)项目文件更新:活动资源需求、活动属性、资源日历、风险登记册。
八、控制进度
1.定义:监督项目的活动状态,更新项目进展,管理进度基准,以实现计划的过程。(作用:及时发现计划偏离的方法,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主要内容:判断引起进度变化的影响,以保证这种变化朝着对项目计划有利的方向发展,判断项目是否已经发生变更。当变更实际发生时严格按照变更控制流程对其管理。
2.输入:
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工作绩效数据,项目日历查,进度数据,组织过程资产。
3.输出:
工作绩效信息、进度预测、变更请求、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进度基准、成本基准、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更新、进度数据、项目进度计划更新、风险登记册。
九、项目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工作量和工期的估计
1)可执行源代码的行数LOC来估计项目规模。
2)Dephi法;
3)类比估算法:适合评估一些与历史项目在应用领域、环境和复杂方面相似的项目,通过新项目与历史项目的比较获得项目规模的方法。
4)参数估计
5)储备分析
十、项目活动的排列顺序技术和工具
1.项目活动之间关系:强制依赖关系;选择性依赖关系、外部依赖关系、内部依赖关系。
2.前导图法(PDM);
3.箭线图发:箭尾数据为紧前活动、箭头事件为为紧后活动。
十一、进度计划制定
进度网络分析图、关键路径法、关键链法、资源平衡、假设情景法、利用时间提前量和滞后量、进度压缩、进度计划编制工具。
项目进度管理的过程、输入输出及工具
60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