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ty客户端的创建(简单入门)
netty客户端创建时序图
步骤 1:用户线程创建 Bootstrap实例,通过 API设置创建客户端相关的参数,异步发起客户端连接。
步骤 2: 创 建 处 理 客 户 端 连 接、I/O 读 写 的 Reactor 线 程 组NioEventLoopGroup, 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指定 I/O 线程的个数,默认为 CPU内核数的 2 倍;
步骤 3:通过 Bootstrap 的 ChannelFactory 和用户指定的 Channel 类型创建用于客户端连接的 NioSocketChannel,它的功能类似于 JDK NIO 类库提供的SocketChannel;
步骤 4:创建默认的 Channel Handler Pipeline,用于调度和执行网络事件;
步骤 5:异步发起 TCP 连接,判断连接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直接将NioSocketChannel 注册到多路复用器上,监听读操作位,用于数据报读取消
息发送;如果没有立即连接成功,则注册连接监听位到多路复用器,等待连接结果;
步骤 6:注册对应的网络监听状态位到多路复用器;
步骤 7:由多路复用器在 I/O 现场中轮询各 Channel,处理连接结果;
步骤 8:如果连接成功,设置 Future 结果,发送连接成功事件,触发ChannelPipeline 执行;
步骤 9:由 ChannelPipeline 调度执行系统和用户的 ChannelHandler,执行业务逻辑。

编写 Echo 客户端
Echo 客户端将会:
(1)连接到服务器;
(2)发送一个或者多个消息;
(3)对于每个消息,等待并接收从服务器发回的相同的消息;
(4)关闭连接。
编写客户端所涉及的两个主要代码部分也是业务逻辑和引导,和你在服务器中看到的一样。
1.ChannelHandler 和业务逻辑
客户端将拥有一个用来处理数据的 ChannelInboundHandler。在这个场景
下,将扩展 SimpleChannelInboundHandler 类以处理所有必须的任务,要求重写下面的方法:
channelActive()——在到服务器的连接已经建立之后将被调用;
channelRead0()——当从服务器接收到一条消息时被调用;
exceptionCaught()——在处理过程中引发异常时被调用;
客户端的 ChannelHandler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EchoClientHandler extends SimpleChannelInboundHandler<ByteBuf>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hannelRead0(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ByteBuf in)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Client received " + in.toString(CharsetUtil.UTF_8));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Activ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s Exception {
ctx.writeAndFlush(Unpooled.copiedBuffer("Netty Rocks!", CharsetUtil.UTF_8));
}
@Override
public void exceptionCaught(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Throwable cause) throws Exception {
cause.printStackTrace();
ctx.close();
}
}
首先,重写了 channelActive()方法,其将在一个连接建立时被调用。这确保了数据将会被尽可能快地写入服务器,其在这个场景下是一个编码了字符串"Netty rocks!"的字节缓冲区。
接下来,重写了 channelRead0()方法。每当接收数据时,都会调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由服务器发送的消息可能会被分块接收。也就是说,如果服务器发送了 5 字节,那么不能保证这 5 字节会被一次性接收。即使是对于这么少量的数据,channelRead0()方法也可能会被调用两次,第一次使用一个持有 3 字节的 ByteBuf(Netty 的字节容器),第二次使用一个持有 2 字节的 ByteBuf。作为一个面向流的协议,TCP 保证了字节数组将会按照服务器发送它们的顺序被接收。
重写的第三个方法是 exceptionCaught()。如同在 EchoServerHandler中所示,记录 Throwable,关闭 Channel,在这个场景下,终止到服务器的连接。
2.引导客户端
引导客户端类似于引导服务器,不同的是,客户端是使用主机和端口参数来连接远程地址,也就是这里的 Echo 服务器的地址,而不是绑定到一个一直
被监听的端口。
public class EchoClient {
private final String host;
private final int port;
public EchoClient(String host, int port) {
this.host = host;
this.port = port;
}
public void star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EventLoopGroup 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Bootstrap b = new Bootstrap();
b.group(group).channel(NioSocketChannel.class).remoteAddress(new InetSocketAddress(host,port))
.handler(new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initChannel(SocketChannel ch) throws Exception {
ch.pipeline().addLast(new EchoClientHandler());
}
});
ChannelFuture f = b.connect().sync();
f.channel().closeFuture().sync();
group.shutdownGracefully().syn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host = "localhost";
int port = 9999;
new EchoClient(host,port).start();
}
}
这一节中所介绍的要点:
为初始化客户端,创建了一个 Bootstrap 实例;
为进行事件处理分配了一个 NioEventLoopGroup 实例,其中事件处理包括创建新的连接以及处理入站和出站数据; 为服务器连接创建了一个 InetSocketAddress 实例;
当连接被建立时,一个 EchoClientHandler 实例会被安装到(该 Channel 的)ChannelPipeline 中;
在一切都设置完成后,调用Bootstrap.connect()方法连接到远程节点;
至此完成了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创建可以运行调试了,按照服务端和客户端的顺序依次运行程序:
每次运行客户端时,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中你都能看到这条日志语句。
Server received Netty Rocks!
下面是发生的事:
(1)一旦客户端建立连接,它就发送它的消息——Netty rocks!;
(2)服务器报告接收到的消息,并将其回送给客户端;
(3)客户端报告返回的消息并退出。
43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