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歧途的COM之旅(1)
前言
首先此com非彼com(www.com),而是Windows的com机制!

最近在项目中遇到了com相关的问题,说起来就离谱,我们要实现一个动态链接库提供服务,但是调用方是用com机制去调用的,并且要求这个调用方exe不能修改,也就是我要实现适应com接口去实现一个dll。
但是更离谱的是,这个动态库应该是跨平台的,同时支持com和跨平台,咨询了好多大佬,最终没有什么好的方案,我也只能按照我最初的设想开搞!
也就是我要提供一套接口,后面是com的一套代码,还有linux的一套代码。
为什么将误入歧途呢?
这里有俩点:
- 第一个自然是我误入歧途了,进了com这个大坑,并且学会了以后再用到,可能就是下辈子的技术了
- 另外一个,我认为就是微软误入歧途了,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本想一统天下的com,却因为超前于时代,如今已经鸡肋了。
说到这里,我觉得介绍以下com的历史还是相当有必要的,毕竟这也差亿点改变的编程界的天下。
艹蛋的是,你从网上甚至不能获得太多的资源,因为这毕竟是上个世界93年的想法。
还是一个在15年就被讨论是不是已经死掉的技术,想想现在已经是21年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步明显了。
COM历史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组件技术,它是一种平台无关、语言中立、位置透明、支持网络的中间件技术。 [1]
组件对象模型,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式。它定义了对象在单个应用程序内部或多个应用程序之间的行为方式。它是微软对于网页服务器与客户端、增益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项目中遇到的需要适配COM接口的问题,以及对COM技术的历史、设计理念、优点和缺点的探讨。作者认为COM虽然具有跨语言、跨平台等特点,但学习成本高,且在当前技术环境下显得过时。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6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