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第一章 概述---五层和协议

第一章 概述 总结

各层的协议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网络协议的组成: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网络协议
由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河中动作以及做出何种相应),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需求:

只要是我们想要连接网络上的另一台电脑做点说明事情,就需要有相应的数据交换和规则来进行制约。


举个栗子:

数据在5层之间的传递就像是信封,信封从应用层写下主要的内容,然后因为保密的需要,将其进行加密,这里的加密方式就是进行细分,分割成报文,一份一份的,

然后向下传,到达运输层,运输再进行加密,再进行细分,变成了将其组成成分报文,分割成报文段,

接着再向下传,到达网络层,你看看网络的带宽就这么点,不利于运输怎么办,咱们再进行分割,这次的分割形式是分组和包。

但是还是不够,信息还是有相关性的,这样根据上下文就可以推断出来了,不行再分,非把一句话的每个字都分出来不可,就分成了帧,就像是动画中的每一帧一样,是整体的一个能够表达含义的最小部分,更加便于数据的传输。

但是这样还是不利于数据的传输,或者是不利于在物理设备上进行运输,转换成二进制,比特流就可以在物理设备(光缆,无线信道)中进行运输了。


官方的解释:

传1输层及其以下的机制由内核提供,应用层由用户进程提供(后面将介绍如何使用socket API编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对通讯数据的含义进行解释,而传输层及其以下处理通讯的细节,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通过一定的路径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如下图所示(该图出自[TCPIP])。

这里写图片描述


再举个栗子:

主机A的用户通过主机上的APP今目标,传输给主机B的用户一张图片,首先是进行解码,然后是附上图片的地址,其次是附上主机的IP,然后是添加上一些尾部,然后是将其转换成一些数据帧,进而将其转换成比特流,比特流在硬件设备上进行传输,然后再通过协议将数据进行回复和还原,从而使得主机B的用户看到的就是需要传输的图片而不是一串串的比特流。



解释:

而这之间的拆分的执行就是服务,拆法本身就是协议,是一种规定。每层之间进行转换的拆发是一致的。两个进行传输的主机之间相应的层叫做对等层。

如果我的好友—另一个主机,想要知道我的信件的内容的话,他就需要按照我的拆法进行还原,也就是说,数据的接收是从低层(物理层)到高层(应用层)的,而数据的发送是从高层(应用层)到低层(物理层)的。


以上就是我的第一章的总结,谢谢阅读~

评论 2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