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没买过电脑,早不知行情了,前段交流时有客户提到现在企业电脑每台也就2千多,特意到网上搜了一下,果真如此,真是便宜了很多。但即使价格如此下滑,联想的利润依旧在上升,真的很让人佩服。
联想印象
很久很久以前,可能是2000年,笔者曾经去联想面试过(后面换工作时,投简历给联想,基本上连面试机会都没有了),人家不要俺,也就丧失了近距离观察与学习联想的机会。但联想给自己的印象一直以来还是比较深刻(虽然印象非常外行和片面)。作为消费者之一,自己基本上一直使用Think系列的笔记本,家里人也买了台联想的手机,同时也有朋友、同学、同事在联想工作或曾经工作过,偶尔能听他们聊聊联想,朋友请客的机会还到联想的食堂蹭了顿饭。后来柳传志主持联想控股投资的神州租车、拉卡啦,笔者也是经常使用。对联想的全部了解也就仅此而已了。因此对联想的分析也只能雾里看花了。
联想与华为
很多人经常把联想与华为做对比,对比是为了体现他们的不同,的确这两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类型和针对的市场都是有很大差别的。最近这几年才开始有一小部分业务和产品重合(手机、服务器以及少量云计算产品与方案)。普遍观点认为华为是在走技术路线,联想是在走成本控制与渠道运营路线。其实走哪条路不重要,能够长久生存并健康发展才重要。联想现在过的很好,至少可以证明其走过的路是成功的。至少在笔者看来,如果有土财主和穷秀才两条路来选,还是更愿意选土财主。当然穷秀才通过10年寒窗最后取得个功名和优厚的俸禄也不错。其实华为与联想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不仅仅是成长在相同的年代,而且两个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有些类似,比如两家都喜欢不断的进行组织变动和调整(这是削山头的有效做法)。双方实际上在成本控制上也有几分形不似而神似的地方,形不似是在于成本控制目标,一个是技术成本(重点在人),一个是供应和营销成本(重点在产业链条),神似的地方在方法论即流程控制和管理。双方虽以不同形式,但从相同的老师,即IT行业老大哥IBM都获益良多(当然IBM也获益不少,因为双方都向这位老师交了很多学费),虽然拿到的东西表象上不一样,但很多内容的实质是相同的,比如产品的品质管理能力。
联想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IBM,Dell也应该是联想学习的重点对象,因为Dell是全球PC产业供应链与生产管理最佳企业,联想曾经任命Dell前高级副总裁做总裁就在于此。从IBM拿到业界最优品质、品牌以及全球化市场,从Dell吸收到业界最优的供应链与生产管理能力,然后再和自己最拿手的渠道体系结合,获得了端到端的最优运营体系,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第一的PC厂商。联想将这一优势延展到x86服务器领域,相信也是会做的很不错的,特别是中低端依赖渠道销售的服务器。手机领域也有很多与PC的类似之处,外加对摩托罗拉的收购,让联想手机业务在PC平台的支撑下,至少取得良好的利润是不太困难的。只要联想在服务器及手机业务上站稳市场脚跟,未来3-5年的业绩应该都会不错。
PC市场的萎缩,对于联想而言,实际上不一定是坏事,甚至是好事。首先竞争对手只会减少不会增加,HP都一度想放弃PC业务,相信每个竞争对手的退出都会释放掉一部分新的市场空间供联想蚕食,如果机会好,在PC市场的退潮中实现业绩增长并非不可能。PC与智能手机的博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暂时还不会出现短期颠覆的可能,联想有充裕的时间用手机业务和服务器业务来弥补PC市场萎缩带来的业绩增长压力。如果把PC、服务器、手机市场叠加算到一起,全球市场一直在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有人说联想进入手机市场是投机之举,这个观点笔者实在是无法认同。
联想的转型
北京中关村的买电脑的大厦很多,曾经是一个无比喧嚣的地方,但去年我去了一趟,萧条的让人诧异。最近看新闻,据说已经由萧条变成皮条了。据说到了那里,导购们像拉皮条一样来抢顾客,而且遇到女士言语不缺骚扰的迹象。中关村落魄到如此地步,只能说明PC市场的终端销售渠道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几乎都是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而联想业绩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联想实际上是至少是适应了互联网对PC(渠道)市场的冲击。不知道别人怎么看,笔者觉得联想这就是在转型。转型不是说必须要实现跨界开展新的业务,而是现有业务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下,通过转型能够继续保持业务的成长与活力。(联想对IBM x86业务收购,以及聘用Dell高管主政都算是转型的一部分)。
互联网对联想的冲击可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即老百姓消费者可能感觉不到),那就是对渠道掌控力的逐步丧失。当阿里、京东这类互联网巨头几乎垄断了PC消费者市场时,以前控制中关村小店铺的方法肯定都不灵光了。互联网对大中型企业PC渠道市场的影响可能还小些,主要影响可能在于更多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客户与联想的信息系统对接与集成之中。
至于联想向其他领域的转型,笔者就看不清楚了,联想成立这么多年来,也应该尝试过向很多方向的突破,目前看围绕原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都会靠谱一些。全新领域,通过大股东联想控股以风险投资的形式进入,其实感觉会更好。
后记
文章中没有谈联想存在的问题,除了笔者在用的是X240电脑外,从外面也的确看不出什么问题。有时间倒是想写一篇《从X240看PC产品设计》的文章,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本期结束-----------------------
---------------------------------------------------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下期预告:待定
最近感觉自己知识量对撰写新话题不够充分,需要充电,因此只能开始吃老本了,一些以前的文章看能发表而且不过时的摘一摘分享。
这个下期预告可能会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个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来觉得至少需要再看几本书来辅助思考,现在有点等不及了,只能动笔。如果不能续写,中间笔者尽量穿插着写一些其他话题的微短文。供大家娱乐。
------------------------------------------------------------
征求插图合伙人:诚征负责插图的小伙伴作为并列作者。
--------------------------------------------------------------
关于《跨界杂谈》
这是一本正在边撰写,边连载的书,来自于延续《日子》《月子》《伺候月子》的灵感,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能与个人工作、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开阔视野与交流思想的书。通过连载,一方面看看读者是否感兴趣,另一方面,希望根据读者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甚至可以把读者的神回复,给出建议读者的名字纳入到书的章节中。通过互动不断完善。争取此书超过《月子》成为厕所必备神器。
相关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关于雷震子:
《跨界杂谈》作者。对历史、人生、企业经营与发展、商业模式、心理学、IT等均感兴趣。人已奔四,事业无成,却牢骚满腹,想一吐为快,但不会像怨妇一样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兴趣的读者分享这四十年成长中的见闻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价值(至少能打发下无聊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