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端法(big endian) 小端法(small endian)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中大端法与小端法的存储原理及其应用背景,包括各自的优缺点、转换方法及如何通过编程判断当前系统采用哪种字节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基本概念

不管是大端法还是小端法存储,计算机在内存中存放数据的顺序都是从低地址到高地址,所不同的是首先取低字节的数据存放在低地址还是取高字节数据存放在低地址。
若首先取高字节的数据存放在低地址,则是大端法;
若首先取低字节的数据存放在低地址,则是小端法;

为什么会有大端法与小端法

答案是,计算机电路先处理低位字节,效率比较高,因为计算都是从低位开始的。所以,计算机的内部处理都是小端字节序。
但是,人类还是习惯读写大端字节序。所以,除了计算机的内部处理,其他的场合几乎都是大端字节序,比如网络传输和文件储存。

优缺点

大端小端没有谁优谁劣,各自优势便是对方劣势:
小端模式 :强制转换数据不需要调整字节内容,1、2、4字节的存储方式一样。
大端模式 :因为符号位的判定固定为第一个字节,容易判断正负。

转换

举例来说,处理器读入一个16位整数。如果是大端字节序,就按下面的方式转成值。
x = buf[offset] * 256 + buf[offset+1];
上面代码中,buf是整个数据块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offset是当前正在读取的位置。第一个字节乘以256,再加上第二个字节,就是大端字节序的值,这个式子可以用逻辑运算符改写。

x = buf[offset]<<8 | buf[offset+1];

上面代码中,第一个字节左移8位(即后面添8个0),然后再与第二个字节进行或运算。
如果是小端字节序,用下面的公式转成值。

    x = buf[offset+1] * 256 + buf[offset];

32位整数的求值公式也是一样的。

大端字节序 
i = (data[3]<<0) | (data[2]<<8) | (data[1]<<16) | (data[0]<<24);
小端字节序 
i = (data[0]<<0) | (data[1]<<8) | (data[2]<<16) | (data[3]<<24);

程序验证

1.共用体

知道了大端和小端的定义,我们很容易写代码判断一个机器是大端还是小端: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union w         
       {   
              int a;             
              char b; 
       }c;

       c.a = 0x0001;
       if(c.b==1)
              printf("small endian\n");
       else if(c.b==0)
              printf("big endian\n");
       else
              printf("error\n");
       return 0;
}
2.指针转换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unsigned int num = 0xff;
    unsigned char *p = &num;
    if(*p == 0xff)
        printf("small endian\n");
    else if(*p == 0)
        printf("big endian\n");
    else
        printf("error\n");
    return 0;
}

参考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6/11/byte-order.html
http://blog.youkuaiyun.com/ce123_zhouwei/article/details/6971544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大端小端字节序的区别及工作原理。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相关知识。大端字节序是高位字节存在低地址,低位字节存在高地址,对吧?而小端则相反,低位在低地址,高位在高地址。比如,数字0x12345678,大端存储的话,内存从低到高是12345678,小端就是78563412。然后,工作原理方面,计算机内部处理多用小端,因为处理数据从低位开始,效率高。比如做加,先处理低位字节,这样不需要来回调整顺序。而网络传输文件存储一般用大端,符合人类的读写习惯,也统一标准,避免混乱。 接下来,用户可能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方式。需要解释计算机处理效率人类习惯之间的权衡。小端序适合CPU处理,大端序适合网络传输。可能还要提到主机字节序网络字节序的转换,比如htonshtonl函数。 另外,应用场景的区别也很重要。比如,网络协议用大端,x86架构的CPU用小端。可能需要举例不同的处理器架构,比如ARM可以切换,但通常用小端?还要检查引用内容是否符合。用户提供的引用里提到,计算机内部处理是小端,网络传输用大端。引用4详细说明了存储的例子,引用5解释了排列规则。需要确保回答中的例子引用一致。可能用户还会混淆字节位的概念,需要简单区分。比如,位是bit,字节是8位。字节序关注的是字节在内存中的排列顺序,而不是位。最后,生成相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疑问,比如如何判断系统是大端还是小端,转换方,不同架构的影响,以及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比如网络编程中的字节序转换函数。</think>### 大端字节序与小端字节序的区别及工作原理 #### 1. **核心区别** - **大端字节序(Big-Endian)** 高位字节存储在内存的低地址,低位字节存储在高地址。例如,整数 `0x12345678` 的大端存储顺序为: $$ \text{低地址} \rightarrow \text{高地址} : 12\ 34\ 56\ 78 $$ 符合人类从左到右的阅读习惯,常用于网络传输文件存储[^1][^4][^5]。 - **小端字节序(Little-Endian)** 低位字节存储在内存的低地址,高位字节存储在高地址。例如,同一整数 `0x12345678` 的小端存储顺序为: $$ \text{低地址} \rightarrow \text{高地址} : 78\ 56\ 34\ 12 $$ 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逻辑一致(从低位开始运算),因此是大多数 CPU 的内部处理方式(如 x86 架构)[^1][^3][^5]。 #### 2. **工作原理** - **计算机处理效率** 小端字节序允许 CPU 直接从低地址开始读取数据,无需调整字节顺序即可处理低位运算(如加、乘),提高了计算效率[^1][^5]。 - **网络传输的统一性** 网络协议强制使用大端字节序(网络字节序),确保不同设备间的数据解析一致。例如,TCP/IP 协议中传输的整数均以大端格式编码[^3][^4]。 #### 3. **应用场景** - **小端字节序**: - 主机内部数据处理(如 x86、ARM 架构) - 内存密集型操作(如实时图像处理)[^1][^5] - **大端字节序**: - 网络协议(如 IP 地址、口号) - 文件格式(如 PNG、JPEG 的文件头)[^3][^4] #### 4. **示例代码(判断字节序)**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um = 0x12345678; char *p = (char*)# if (*p == 0x78) { printf("小端字节序\n"); } else { printf("大端字节序\n"); } return 0; }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