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


dns这一部分内容是真的复杂 也很多

不过还好我小心翼翼的操作 没有出什么问题


首先还是的安装bind

然后修改主配置文件 named.conf listen-on 53端口改为any

以及allow-query改为any 这样才有意义 别的主机才可以访问你的服务 不然只有自己能访问

加入forwarder 参数是为了高速缓存


这是高速缓存的效果图 这个时候还没有定义westos的zone 所以是servfail


接下来就是正向解析 首先编辑子配置文件 namd.rfc1912.zones 在里面定义好westos的域

type master 主服务器

file "westos.com.zone" 域的内容文件 在/var/named/ 这个目录

update-allow 允许谁更新


然后就是编辑/var/name/westos.com.zone 这个域文件 内容如下 模板是从 named.localhost cp过来的 这个cp一定要加-p 把文件的所有人所有组 安全上下文一起搞过来


这个是named.rfc1912.zone里的配置


测试效果 


下面是反向解析 要能dig 域名 dig -x IP 就需要反向解析 

首先也是在namd.rfc1912.zone里定义反向解析的域规则 文件位置 以及更新规则


同样还是在/var/named 这个目录下 写好你的 反向解析域文件以及内容 其实解析就是把这个文件里的内容分享给别人 反向解析的域文件后缀一般是ptr

这个也是有模板的 named.loopback这个就是反向的模板


反向测试结果


下面这张图是双解析的测试结果 

双向和主从DNS我是一起做的 


这个是主从的测试结果 这里真机的resolv已经改为从DNS的IP了


主从的话 你这个inter文件里 必须要通知从DNS 


从DNS里你必须定义好你的身份 slave 以及你的master是谁


这个是双向的主配置文件的更改

只有250走的是rfc1912.zone

其他人走的都是rfc1912.inter


然后1912.inter是从1912.zone CP过来的 里面的westos域要修改一下 因为你的文件不是westos.zone 而是另外一个 westos.inter


westos.com.inter里面的内容如下 

### DNS 配置教程与问题解决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中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以下是关于DNS配置的详细信息和解决方案: #### 一、DNS服务的基本原理 DNS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域名解析功能,其核心任务是将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IP地址[^1]。域名空间采用层次化结构,由根域、顶级域、二级域等组成。 #### 二、DNS服务器类型 DNS服务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主DNS服务器**:负责存储区域文件并提供权威解析。 - **辅DNS服务器**:从主DNS服务器同步数据,用于负载均衡和冗余备份。 - **缓存DNS服务器**:不存储区域文件,仅通过缓存机制加速查询响应速度[^1]。 #### 三、DNS查询方式 DNS查询分为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两种方式: - **递归查询**:客户端向DNS服务器发送请求后,DNS服务器负责完成整个解析过程,并将最终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 **迭代查询**:DNS服务器只返回自己知道的部分信息,客户端需要继续向其他DNS服务器发起查询直到获得最终结果。 #### 四、DNS缓存机制 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和减轻服务器负担,DNS引入了缓存机制。缓存记录包括TTL(Time To Live)值,表示该记录在缓存中的有效时间。当TTL过期时,DNS服务器会重新获取最新记录[^1]。 #### 五、DNS服务的配置文件 Linux系统中常用的DNS服务软件是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其主要配置文件如下: - **named.conf**:全局配置文件,定义区域和模块加载。 - **zone文件**:包含具体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关系。 配置示例: ```bash options { directory "/var/named"; allow-query { any; }; }; zone "example.com" IN { type master; file "example.com.zone"; allow-update { none; }; }; ``` 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example.com`的主DNS区域,并指定了对应的zone文件[^1]。 #### 六、如何搭建DNS服务? ##### 服务端配置 1. 安装BIND软件包。 2. 编辑`named.conf`文件,添加或修改区域配置。 3. 创建或编辑zone文件,填写正向解析(A记录)和反向解析(PTR记录)。 4. 启动或重启DNS服务。 ```bash systemctl start named systemctl enable named ``` ##### 客户端配置 在客户端操作系统中设置DNS服务器地址。例如,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属性进行设置;在Linux系统中,编辑`/etc/resolv.conf`文件: ```bash nameserver 8.8.8.8 nameserver 8.8.4.4 ``` 此处以Google公共DNS为例[^2]。 #### 七、常见DNS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无法解析域名**:检查DNS服务器是否正常运行,确保客户端配置了正确的DNS地址。 2. **解析速度慢**:优化DNS缓存策略,减少递归查询次数。 3. **安全问题**:启用DNSSEC(Domain Name System Security Extensions),防止中间人攻击和数据篡改。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