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上使用NFS服务需要安装两个包(nfs-utils和rpcbind),不过当使用yum工具安装nfs-utils时会一并安装rpcbind
以往的CentOS版本时需要安装portmap包的。从CentOS6开始,就改为安装rpcbind包了。配置NFS比较简单,只需要编辑配置文件/etc/exports。
首先修改配置文件(默认该文件为空)
这个配置文件就一行,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地要共享出去的目录,第二部分是允许访问的主机(可以是一个IP,也可以是一个IP段),第三部分就是小括号里面的一些权限选项。
第三部分,简单介绍:
rw:表示读/写
ro:表示只读
sync:同步模式,内存中数据时时写入磁盘;
async:不同步,把内存中数据定期写入硬盘中
no_root_squash:加上这个选项后,root用户就会对共享的目录拥有至高的权限控制,就像是对本机的目录操作一样。不安全,不建议使用;
root_squash:和上面的选项对应,root用户对共享目录的权限不高,只有普通用户的权限,即限制了root;
all_squash:不管是用NFS的用户是谁,他的身份都会被限定成一个指定的普通用户身份;
anounid/anongid:要和root_squash以及all_squash一同使用,用于指定使用NFS的用户限定后的uid和gid,前提是本机的/etc/passwd中存在这个uid和gid。
启动NFS之前,需要先启动rpcbind服务(老版本中为portmap)
命令exportfs
exportfs命令的常用选项为-a、-r、-u和-v
-a:表示全部挂载或者卸载
-r:表示重新挂载
-u:表示卸载某一个目录
-v:表示显示共享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