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网络作用范围划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按网络技术划分: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微波通信,卫星通信。
二、计算机网络模型
1、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该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但是由于他的分层有些冗余,一般用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选择TCP/IP的四层模型或五层模型。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由底层网络定义协议)。
2、TCP/IP五层模型
TCP/IP五层模型是在OSI七层模型的基础上合并了表示层、会话层为应用层而来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物理层:负责光电信号传递方式。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以太网协议。
数据链路层:负责设备之间的数据帧的传输和识别。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例如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冲突检测,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
网络层:负责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传输层:负责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沟通。网络编程主要针对的就是应用层。
TCP/IP五层协议和OSI的七层协议对应关系如下:
3、TCP/IP四层模型
将五层协议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
三、网络传输流程
1、常见协议
同一个网段内的两台主机进行文件传输。下图为各层的常见协议。
2、传输流程
两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通讯过程入下图所示:
跨网段的主机的文件传输. 数据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过程中要经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IP数据报在网络中传送的路径:H1—>R1—>R2—>R3—>R4—>R5—>H2